下载此文档

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家用电器控制器设置在家用电器底盘上的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图1为普通全自动洗衣机局部结构剖视立体图。如图1所示,洗衣机1内部设有可容纳洗涤物的洗涤槽2,洗涤槽2的底面具有多个洗涤翼片6,洗涤翼片6可与洗涤槽2一起进行旋转,也可单独进行旋转。洗涤槽2底面中心部设有漂浮物收集装置8,而其内壁上则设有可以搓洗洗涤物的多种形状浮凸物2e。洗涤槽2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孔2h,洗涤过程中洗涤水可通过该孔流入储水槽2’。洗涤槽2的上端设有可收集混杂在洗涤水中线头等异物的过滤器3。内部设有洗涤槽2的储水槽2’在洗涤过程中不仅可储存通过洗涤槽2上的通孔2h流到其内部的洗涤水,而且还可使洗涤水重新流回洗涤槽2。洗衣机1的上端设有可遮盖洗涤槽2上端的机盖9,而其下部一侧则设有可将洗涤后的洗涤水向洗衣机1外部排出的排水管10。另外,洗衣机1的下端设有形成洗衣机1底面且可支撑洗衣机1的底盘11。底盘11的四个角分别安装有可将洗衣机1支撑在地面上的机腿12。此外,洗衣机
1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上具有用于控制洗衣机1驱动的各种按扭和显示部,而位于控制面板13内侧的洗衣机1内部则安装有控制器。当使用者将洗涤物投入洗涤槽2之后,按动电源开关就可驱动洗衣机1,并按照由洗涤物的数量和特性而设定的水位向洗涤槽2和储水槽2’的内部提供洗涤水。注水结束后,图中未示出的电机开始旋转,并带动洗涤槽2和多个洗涤翼片6一同旋转,将洗涤物和洗涤水一起搅拌而进行洗涤,然后按照程序进行漂洗、脱水和烘干过程。在脱水过程中,洗涤槽2是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进行脱水,即,通过洗涤槽2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脱出洗涤物中的水分,使水经过通孔2h传送给储水槽2’而后排出。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全自动洗衣机1具有如下缺点,即一般来说,位于控制面板13内侧的洗衣机1内部设有控制器,而控制器中则设有用于驱动洗衣机的各种部件。但是,由于驱动洗涤槽2和洗涤翼片6的电机设置在与储水槽2’的下部相对应的位置,若想通过设在控制面板13内侧的控制器来控制电机,则需要设置多根很长的连接线。另外,控制器设在洗衣机1的上部会受到强烈震动,这样会使控制器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控制器与控制对象邻近牢固地设置、安装容易、额外的固定结合口最少且可使控制器受到外部震动的影响最小的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设置在包括位于家用电器下端可支撑机壳且构成家用电器下部的底盘和安装在底盘上且外部由下部机壳和固定在下部机壳上的上部机壳构成的控制器的家用电器中,其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上且具有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插入肋材和第二插入肋材;形成在与第一插入肋材相对的控制器端部且可通过其上的固定结合孔将控制器固定在底盘的固定结合肋材上的安装片;位于底盘上可使第一插入肋材和第二插入肋材插入且以同一方向开口的第一挂钩部和第二挂钩部;和位于控制器的底面且沿控制器的长度方向形成,并可安装在底盘上相对应位置的安装槽内的引导肋材。
所述的上部机壳和下部机壳是利用多个固定结合突起与挂钩孔相互结合,并通过分别形成在上部机壳和下部机壳两端部的固定结合片和安装片上的固定结合孔相互固定的。
所述的第一插入肋材及第二插入肋材上分别形成有可使其容易插入第一挂钩部及第二挂钩部内部插入空间内的倾斜部。
所述的上部机壳和下部机壳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可穿过连接控制器内外部的电线的电线通孔。
所述的上部机壳的侧壁外面设有多个可安装连接控制器内外部的电线的电线卡,相邻电线卡的前端延伸方向相反。
所述的上部机壳一侧的电线通孔内形成有向外部突出的电线导轨,电线导轨的内部还设有可遮住一部分电线通孔的电线突起。
所述的上部机壳的底面可将上部机壳内部的部件空间完全遮住,而下部机壳的底面上则具有将部件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放热部。
所述的上部机壳的固定结合片上表面前端形成有可将溅在固定结合片上表面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所述的上部机壳和下部机壳上的安装片是通过固定结合螺丝而相互固定在底盘的固定结合肋材上。
本发明提供的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上将控制器安装在家用电器的底盘上,这样不仅可使固定结合口所使用的固定螺丝最少,并且其上的插入结构能使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另外,控制器下面设置的引导肋材可插入底盘上相应设置的安装槽内,不仅利于控制器的安装,而且使用时还可防止控制器移动和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另外,在本发明中,固定结合片的上表面一侧设有排出口,这样可以防止固定结合螺丝生锈。此外,控制器的外侧设有多个电线卡,其可将电线整齐地固定在控制器的外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普通全自动洗衣机局部结构剖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器底面向上的立体图。
图4A为本发明的控制器上部机壳立体图。
图4B为本发明的控制器下部机壳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器上部机壳上固定片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器侧面外部电线布线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2所示,家用电器的底部设有底盘20,其与家用电器的机壳下端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接驱动方式洗衣机底盘20是四边形的,底盘20的四个边向上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侧壁22。围绕侧壁22的上端边缘安装有机壳,而侧壁22的内侧则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内侧端23。内侧端23的上面一侧安装有下面将要说明的控制器30。底盘20的中央形成大体为四边形的通孔部24。通孔部24的边缘形成内侧端23。内侧端23的一侧具有可用于安装控制器30的结构。内侧端23的上面一端设有可向一侧开口的第一挂钩部25,第一挂钩部25具有长六面体的插入空间25’。与第一挂钩部25邻接的位置上设有第二挂钩部26。第二挂钩部26也具有插入空间26’,而且插入空间26’的开口方向与第一挂钩部25的插入空间25’的开口方向是同一方向。与第一挂钩部25和第二挂钩部26的连线相平行的方向设有长的安装槽27。安装槽
27的开口朝向内侧端23的上部,其可以是两端并排形成侧壁的结构,也可以向内侧端23的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27的一侧设有安装槽27的入口27’。入口27’的开口方向与插入空间25’和插入空间26’的开口方向是同一方向。另外,内侧端23上还设有以第二挂钩部26为中心位于第一挂钩部25相对面的制动器28。制动器28可作为支撑控制器30的一个端部而限制控制器30的移动。位于制动器28一侧,即第2挂钩部26的对面突出形成有固定结合肋材29。固定结合肋材29的中央设有固定结合孔29’,其用通过固定结合口29’的固定结合螺丝将控制器30的一侧固定在底盘20上。控制器30内部设有各种可驱动设置在邻近部位装置的电控部件,例如,用于驱动直接驱动方式洗衣机电机的部件。如图3所示,由上部机壳40和下部机壳50构成外形的控制器30是正长方体。如图4A所示,上部机壳40上的侧壁42围绕形成部件空间41。部件空间41的内部安装有构成控制器30的机板或者部件。部件空间41的底面就是控制器30的顶面。为了防止水或者外部异物进入部件空间41的内部,部件空间41的底面不许设置通孔。上部机壳40的长度方向侧壁42上开设有多个挂钩孔43。挂钩孔43沿着侧壁42的上端形成,用于与下部机壳50的结合。上部机壳40的一端设有固定结合片44,固定结合片44上又设有固定结合孔44’,可用螺丝将固定结合片44与下部机壳50结合在一起。如图5所示,固定结合片
44的上表面设有外沿44f,外沿44f包围在固定结合片44的外边缘处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固定结合片44的前端将外沿44f切开以形成排出口44e,排出口44e可将溅在固定结合片44上面的水向外部排出,而且固定结合片44的上表面最好向着排出口44e倾斜一定的角度。上部机壳40上与固定结合片44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安装片45。安装片45可固定在底盘20的固定结合肋材29上,同时还可用于与下部机壳50的固定连接。安装片45上也设有固定结合孔45’。上部机壳40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42和设有安装片45的侧壁42上具有电线通孔46。电线通孔46是使可将控制器30内部的部件与外部相连的电线90穿过的空间。另外,与安装片45邻接的电线通孔46内形成有电线导轨47,电线导轨47突出形成在上部机壳40的外部。如图4A所示,电线导轨47的端面具有向着下部机壳50开口的“U”字形,其内部设有电线突起47’。电线突起47’的作用是压住电线90以限定电线90向外延伸。长度方向侧壁42的外面还设有多个电线卡48。电线卡48可限制住通过长度方向侧壁42上的电线通孔46而引出的电线90。相邻电线卡48的前端延伸方向相反,这样可以固定住电线90。如图4B所示,下部机壳50是和上部机壳40相结合而将部件空间41与外部隔开,并安装在底盘20上的部件。下部机壳50四周的侧壁52具有能够向上部机壳40的侧壁42内侧插入的尺寸,这样就可防止水通过上部机壳
40与下部机壳50之间向部件空间41的内部侵入。下部机壳50的长度方向侧壁52上设有多个固定结合突起53,固定结合突起53突出形成在与上部机壳40的挂钩孔43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固定结合突起53具有与挂钩孔43相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四边形的挂钩孔43来说,从前方看时,固定结合突起53为四边形,而从侧面看时,固定结合突起53是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三角形,即固定结合突起53是在侧壁52的上端向前下方突出形成。因此,倾斜引导上部机壳40的侧壁42就可使挂钩孔43挂在固定结合突起53上。下部机壳50上设有固定结合片54。固定结合片54的位置是与上部机壳40的固定结合片44的位置相对应的,并通过固定结合螺丝与固定结合片44结合在一起。另外,位于下部机壳50上固定结合片54对面的侧壁上设有安装片55。安装片55是与上部机壳40的安装片45相对应的,其上设有固定结合孔55’。安装片55和安装片45可一起安装在底盘20的固定结合肋材29上。下部机壳50的侧壁52上也设有电线通孔56,电线通孔56是与上部机壳40的电线通孔46相对应的。于是,下部机壳50的电线通孔56和上部机壳40的电线通孔46合在一起就可形成使连接控制器30内外部的电线90通过的电线通孔。下部机壳50的底面57上具有放热部58,放热部58可用于释放部件空间41内部件上产生的热。放热部58应设置在放热多的部件邻近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放热部
58的形状是百叶窗形状。底面57上设有第一插入肋材60,第一插入肋材60是在设有固定结合片54的下部机壳50的同一端延伸而形成,并具有与底盘20上第一挂钩部25的插入空间25’相对应的形状,而且为了使其容易插入,第一插入肋材60的前端两侧还形成有倾斜部62。底面57的中间设有第二插入肋材70,其位于与底盘20上第二挂钩部26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二插入肋材70突出形成在底面57上,其前端部向第一插入肋材60的方向延伸。第二插入肋材70的前端两侧也形成有倾斜部72。另外,底面57上还形成有长的引导肋材80。引导肋材80安装在底盘20的安装槽27内,其长度应比安装槽27的长度短,而其宽度和高度最好能使其完全安装在安装槽27内。如上所述,上部机壳40和下部机壳50围成的部件空间41内部安装有机板和各种部件。在上述状态下,将固定结合突起53挂在上部机壳40的挂钩槽43内,这样就能将上部机壳40和下部机壳50固定。也就是说,将形成在下部机壳50侧壁52上的固定结合突起53沿着上部机壳40的侧壁42进行移动并安装在挂钩槽43内,以使上部机壳40和下部机壳50结合在一起。这时,可以使固定结合片44和固定结合片54位于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固定结合螺丝固定在固定结合孔44’内而将固定结合片44和固定结合片54相互固定。另外,安装片45和安装片46也应相互对齐。即固定结合片44,
54和安装片45,55应分别相互对齐。上部机壳40和下部机壳50结合时,先不固定住安装片45和安装片55,待将控制器30安装在底盘20的固定结合肋材29上时一起固定。另外,固定结合上部机壳40和下部机壳50时,电线通孔46内应已安装好连接控制器30内部和外部的电线90,并将电线90整齐挂在控制器30外部的电线卡48内。如图6所示,由于相邻电线卡48的前端部延伸方向不同,这样就可将电线90弯曲地挂在电线卡48内。因而,无须设置单独的固定口,也可以将电线90整齐地固定在控制器30的外面。另外,穿过位于设有安装片45的侧壁42上的电线通孔46的电线90是通过电线导轨47向外侧引导的,并被压在位于电线导轨47内部的电线突起47’之下,以使电线90折向控制器30的上部,这样就可使沿电线90流动的水停留在电线突起47’处,以防流入控制器30的内部。这时,方可将经过上述过程组装的控制器30安装在底盘20的内侧端23上。也就是说,在下部机壳50的底面57朝向底盘20的内侧端23状态下,可使引导肋材80大体位于安装槽27内。这时,应使第一插入肋材60和第二插入肋材70分别靠近第一挂钩部25和第二挂钩部26的入口。在此状态下,应使引导肋材80的中间一侧位于安装槽27的入口27’上,并使引导肋材8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27内,而其余部分位于安装槽27的外部。之后,将控制器30向第一挂钩部25以及第二挂钩部26推入,使第一插入肋材

家用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21989820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