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是由【秋江孤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一、舟船意象渊源与杜诗中的舟船意象
二、杜甫诗歌中舟船意象的特点
自先秦至盛唐,诗歌中舟船意象的表达情境,多为渡水场景、泛游描写,情感
上多为玩乐、离情、隐逸等。而到了杜甫,时代环境的前后变迁,自身的经历与情
感的参与,使其诗中的舟船意象以更接近生活的笔调呈现出来,诗中的意象与诗人
自身的外在处境、内在情感联系的更为紧密。
杜甫面对安史之乱引起的社会动荡、肃宗的冷遇等情况,被迫举家流浪至相对
安定的南方。然而,即使在南方,也先后出现了多次骚乱。这种情形下,杜甫不论
是思北归还是避战乱,都与作为水路交通工具的舟船有了联系。更突出的是,他出
峡后真正达到了舟居的地步。③杜甫频繁的舟居与船行,反映到创作中,就使得其
诗中的舟船意象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第二,内在情感上,伴随着水上行旅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杜甫到南方后,
又怀念起生活多年的长安,常希望经水路出峡、至吴会沿运河北上返京。在川渝
时,舟船就成了他出峡的希望,如“轻舟下吴会,主簿意何如”(《逢唐兴刘主簿
弟》)等。但出峡后,因计划与实际不符,他的生活时有窘迫,终致未抵吴会,客
死荆湘。与其他诗人如鲍照、王昌龄不同,杜甫漂泊荆湘的三年,朋友变故、军阀
战乱,使其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常处于水上行旅中与舟船相伴,这种相伴是长期
的甚至是有些无奈的,消除了应景、猎奇等因素,具有更为真切、深刻的人生体
验。通过分析杜诗中诸如“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野望》)、“亲朋无一
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等诗句,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水上行旅时孤
苦无依的情态,甚至在无奈、病困之下竟将舟船视为最后的寄托物与安顿所。
三、杜甫诗歌中舟船意象的`精神价值
汉代李尤认为:“舟楫之利,譬犹舆马。辇重历远,以济天下。”(《舟楫
铭》)[6]晋代枣据也称美舟船:“且论器而比象,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
内空虚以受盈。”(《船赋》)[7]由此可看出舟船的作用与地位,也感受到舟船比
德而出的内在意蕴。依此观照杜甫诗歌中作为意象的舟船,可以说折射出了强烈的
家国关怀。这种家国关怀,主要表现为实虚家园、比德君国。
(一)实虚家园
杜甫以细致的写实手法,较为充分地表现了南方水乡的生活面貌。这类诗作中
写到最多的是打鱼,如“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观打鱼歌》)等。
杜甫的这类诗句,与何逊的“渔舟乍回归,沙禽时独赴”(《答丘长史诗》)等相比
[8],对这种生产活动的描绘确实更有活泼灵动的生活气息,就描写打鱼而言,杜
甫的诗句更为形象生动。杜诗中也多次写到南方的水路运输,如“蚕崖铁马瘦,灌
口米船稀”(《西山三首》其三)、“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夔州
歌十绝句》其七)。此外,如前提及,长期居住南方,杜甫在诗中也写到水手善于
使船的情形,如“欹帆侧舵入波涛,撇漩捎无险阻”(《最能行》),这在水高滩
险的滟体现得尤为明显,“舟人渔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泪满襟”(《滟》),用
乘客的惊恐落泪反衬舟工船夫的歌笑自若,更凸显了其行船的巧妙。这也从侧面展
现了舟人船工这一阶层刺激而自信的生活情态。总之,杜诗中的舟船意象,较为充
分地反映了以舟船为工具的水路交通、渔业生产,真切地体现出诗人对普通劳动人
民的关注与热爱。以此观之,杜诗中的舟船意象带有明显的家园气息。杜诗
中的舟船意象在表现南方百姓的家园气息上,是切实的;但对于他自身而言,却是
化虚的。杜甫居住草堂后,生活境况相对安定,与家人有了更多的团聚时光,如
《进艇》诗中“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表达了戏耍游乐的悠然欣悦
之情。像这种舟船意象中含有拖家带口的情境表现,杜甫以前,只有津女救父等典
故、棹女情郎等内容稍微沾点边,而文人在诗中鲜有这样涉及其家庭的。此外,杜
诗中还有写到一家子靠着舟船四处流荡的场景。家庭悲喜之外,他还抒发了对故园
的深深依恋。视京洛为故乡的杜甫,他的怀乡与恋阙紧密相连。杜甫遇到故人归京
或者舟船往来,便会引发家国之思,如“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溪上》);
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的“故园心”,从
《秋兴八首》整体上看,更是将思乡与恋阙巧妙联在了一起。
杜甫融合了思乡与恋阙,又受到报国安民理想的鞭策,使其虽漂泊困顿,但从
不绝望,一直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杜甫漂泊南方时,精神力量确是支撑他积极生
活下去的主因,但常伴他的舟船,也同样不容忽视。
舟船作为交通工具,相比车马,有不少优越性:其一,一般地讲,水行相对平
稳,便于旅行时眠卧;其二,遮风避雨性能良好,航行持续性较好;其三,舟船上可
备有厨具。④除此之外,杜甫还把“行李、长物多放在长期包用的船上”[9],可
见舟船俨然成了他长期漂泊的“小家”。据“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秋日
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巾拂那关眼,瓶易满船”(《回棹》)推
断,诗人在“小家”里得到简单的休息、安顿后,还可以看书、喝酒。杜甫不仅自
身生活能够得到简单满足,还可以在舟船上招待拜访的客人,如《苏大侍御访江浦
八韵记异》的序文里提到在舟船里招待来访的苏涣。可见杜甫在漂泊南方时,尤其
是流离荆湘的三年,舟船在很多时候成了他的栖息地、庇护所,是在外部条件上最
后一道免于饥寒的防线,护佑其走完最后的人生历程。因此,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
象某种意义上渲染了一些遮风避雨、身心休憩的“家”的色彩。
由杜甫常乘坐舟船并将之诉诸大量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作为诗人的杜甫与
作为诗歌意象的舟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其诗中的舟船
意象不可避免地陶染上自身的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客死于船上这种特殊的经
历,在后人看来,更是强化了杜甫与舟船的联系。以上情况,促成了后世诗人在舟
船意象的表达上,有时会融入某些杜甫的因素,如前提到的“沙头杜老舟”当中,
沙头之舟称为“杜老舟”,几近于典故。又如黄庭坚在《题杜子美浣花醉图》这首
题画诗中写到“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10],在诗与画更大的文化视
野中,将杜甫形象与舟船意象联到一起;而清代毛际可《灯下读杜》一诗中的“老
病孤舟生事少,江湖满地故园荒”[11],可谓将杜甫晚年寄寓南方具舟漂泊的生平
经历作了精当的概括与体认。
杜甫以其细致写实的笔触,不择巨细,有感即作,流落南方的特殊经历使其在
诗歌创作中对舟船意象作了广泛的开拓,既有反映南方普通百姓的水乡家园气息,
也有“历史的玩笑”折射出的诗人自身的“化虚的家园”,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透
显出特定的家园气息。
(二)比德君国
古人很早就将舟船与国君相联系,如《尔雅》:“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
方舟,士特舟,庶人乘”[,即表明造舟为天子专用。春秋战国以后,造船术不断
发展,逐渐产生了更完备的大型舟船。“龙舟(船)”一词,有时指端午民俗中比赛
用的舟船,但诗歌中亦指国君所乘坐的舟船,如“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
道”(《炀帝幸江南时闻民歌》)等[13],杜甫诗中亦有用例:“龙舟移棹晚,兽锦
夺袍新”(《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将造舟、龙舟等豪华的舟船与国君相联,呈现
出国君出行、游乐的盛大气势与尊贵身份。为了保卫家园或者维护、促进统一,时
而会发生战争,而舟船自古都是水上作战的重要承载工具,如楼船、戈船等。诗歌
中的舟船意象对此现象的反映也是由来已久,如《诗经・朴》中的“淠彼泾舟,徒
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王粲《从军诗》中的“楼船凌洪波,寻戈刺群虏”
等[14]。杜甫诗中也有用例,如“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寄岳州贾司马六
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四渎楼船泛,中原鼓角悲”(《夔府书怀四十
韵》)等。
水上的舟船行旅不排除有舟覆人亡的风险,而先贤很早就将舟水关系同君民关
系联系了起来,《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15]在古代,国君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这则名言彰显了君与民的关系,
亦揭示出民百姓的微妙互动,蕴含着如何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杜甫
居官时日虽少,但对君对国,都忠贞不渝;对于君国大事,都极为关心,具有“既
深知治本又善察隐患的政治器识”[16]。杜甫的《三韵三篇》(其二)中以舟船比人
才,“荡荡万斛船,影若扬白虹。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自非风动天,莫置大
水中”,认为“大才不可小用”。⑤《解忧》开篇即是“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
济”,就该诗而言,杜甫所阐发的同舟共济尚是不自觉地表露,但他在报效国家、
勇救国难等国家层面上的同舟共济之伟大精神却是很自觉的,这从他“麻鞋见天
子”(《述怀》)等言行上可以看出。杜甫在《覆舟二首》里,借求仙不成,托言皇
帝虽贵,终究亦死,不必靠求仙以期长生,从反面讽谏,表现出一腔忠君爱国的赤
诚。
在杜甫以前,也有诗人笔下的舟船意象在某个角度上含有比德君国的意味,如
屈原在《天问》一诗中提出“覆舟斟寻,何道取之”[17],以“覆舟”概括了夏代
的一位君王国灭身死的下场。⑤又如刘琨的“乾象栋倾,坤仪舟覆”(《答卢谌
诗》)、张说的“将兴泛舟役,必仗济川才”(《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
等。诗歌中舟船意象比德君国的内涵,在先秦已有表现,后渐趋明显。但杜甫以
前,只是个别诗人在个别篇目中表现了比德君国的一个角度,到了杜甫才广泛涉及
舟船与战争、人才、君王、国家等的关联,并不自觉地上升到同舟共济的精神层
面。杜诗中的舟船意象在表现比德君国的某个角度上可能不典型,但综合起来考
察,其舟船意象可以说透显出较为鲜明的君国比德色彩。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江孤影
  • 文件大小259 KB
  • 时间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