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乌镇东栅 】是由【吴老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乌镇东栅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乌镇东栅
概况:
乌镇现在开发了两个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东栅景区是观光游览型景区,西栅景区是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景区;右手边就是西栅景区的地图,西栅景区有12个小岛72座古桥组成,比东栅景区大3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们西栅景区去感受一下乌镇不同的风景,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东栅景区。
东市河:
在我们左手边的这条河叫做东市河,水深有3米,它是连通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活水河,乌镇是“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这句话说的是临河的特色建筑——水阁,有一局部是建在河上面的,下面用木桩或石桩打在河床中,架上横梁,搁上木板就可以在上面搭起一个水阁了。以前水乡的交通工具还是靠船的,一些小商小贩的就在船上做生意,居民需要什么就在窗口用绳子吊个篮子下来交易,非常方便。现在,水阁里还有当地老百姓居住着,传承着乌镇千百年来的生活。水阁现在也已经申请参加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
廊棚:
我们现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江南的一大特色——廊棚,廊棚往往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休息,称之为“美人靠〞,越靠越年轻,越靠越美丽,倚在美人靠上,看老街的房子倒映在河面水波中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为什么叫“美人靠〞呢?是因为乌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边境,美女西施是越国人,被送到吴国后思念家乡,吴王就建造了这样的设施供她休息,所以叫美人靠。
财神湾:
乌镇的水系是十字交叉型的,河道并不宽,为了能让大型船只调转船头,当地老百姓在河道的尽头挖了转船湾,为了区别其他地方的转船湾,借助旁边的财神庙,取名财神湾。
逢缘双桥:
这座逢源双桥是乌镇的一个特色,它是有两座桥组成,有左右逢源的意思,称为逢源双桥。因上面有廊棚,也被称为廊桥,是否想到?廊桥遗梦?,这里也发生过一段浪漫的故事,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文和英就是经常走前面这座逢源双桥,两人屡次到桥上看风景,聊天,桥就成了两人爱情的见证,默默祝福他们。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如果单身男女正好从相反的两个方向走这座桥,就会相恋。两座桥的中间有一道水栅栏,相当于一个水城门的作用,以前都是晚上12点钟关闭,早上4点钟开放以抵御胡匪的。这也就是“栅〞的由来了。
香山堂:
香山堂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药店。最初是宁波药商陆庆余所创,民国二十一年由他的孙子陆渠清迁至此处。大家可以看到,外堂的左边有一张桌子,就是老中医曾经坐堂门诊的地方;在桌子上面有一个钱孔,这个也就是古时候的“义诊〞了,因为古时看病是不收诊断费只收药材费的,如果病人愿意,可以把诊断费从这个小孔放进去。放进去后老中医大多是拿来救济穷人的。在前方墙上我们看到是
“医圣〞张仲景的画像,旁边有副对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香〞是形容药材珍贵,“山〞是形容药材品种较多,其实也就是香山堂名字的由来了。
财神堂:
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江南百床馆:
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张床是明代保存下来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个展厅,也是因为这张床是我们百床馆里面年代最久的一张,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馆中的老寿星。我们看一下这张床的四个床脚,就好似四个马蹄立在地上一样,寓意着马到成功,而床旁边的柱子就像旧时男子写字用的毛笔的笔管一样,故称之为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床的木材取自黄榉木,有高中举人的意思。整张床线条流畅、简单、大方,这是典型的明代家具风格,以实用为主。因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所以提倡子民节俭,明代家具都比拟简单,没有过多精美的雕刻。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功床。这是一张清代的床。“拔步〞就是床前面的踏板,上前跨一步的意思,江南的床多以拔步床为主,因为江南比拟潮湿,拔步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那么何为“千工〞呢?以前一个工匠做一天称作为一工,“千工〞指的就是一个木匠花费整整三年的时间和心血。这张床采用了黄杨木、花梨木、紫木、桃木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床上雕刻精美,总共刻画了人物106位,有三娘教子等一些故事,加上床上睡的一对夫妻,刚好凑成古代的108的桔祥数字。整张床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是放置鞋子的,第二局部是作为女子梳洗打扮的地方;第三局部是用来放马桶,是为了晚上方便上洗手间,比拟讲究的还会在外面放一个箱子来隔绝气味。最后一局部才是真正睡觉的地方。床的中间挂有一个刀币形状的木牌,上书“爱你五十余年惠,封祝要知尽庆华〞,这是做床的工匠送给这对夫妻的祝福语,意思是希望夫妻长期恩爱,并且祝福他们多福、多寿、多子。整张床以榫卯结构做成,没有钉子反而非常的结实,可见古时工匠的技术是非常精湛的。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可以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住啊,江南一带,床上的镜子尽量不要照。因为那不是用来照人的,而是照鬼的,叫照妖镜。
小姐床:这是百床馆中唯一的单人床,也是一张小姐床。这张床很小巧,长度也就一米七八的样子,因为江南一带女子长得都比拟小巧秀气,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而且十五六岁就出嫁了,嫁出去后就跟着老公睡大床了,所以这张床绝对足够。床上面画的是整套的济公图,全部都是镀金的。古代的大户人家,小姐床上是要镀上千克黄金的,
“千金小姐〞也就是这么来的。四周的横木是用来挂衣服的,古代大户小姐起床后,一定要先穿好衣服再下床,要是下床以后还衣衫不整会被取笑没有教养。
,床的底下有一段离地面8公分的台阶,因为江南地区天气潮湿容易引起关节炎,这个台阶正好起到了防潮湿的效果。床顶上是用牛骨镶嵌而成的图案,白色的牛骨具有驱邪的作用。大家可以数数看,这张床一共有8条腿,分别由两个局部组成,这是夫妻床象征着夫妻间百年好合。
衣俗厅:
首先我要参观的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在这个橱窗中我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那么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判断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那么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那么是伙计的形象。在我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学生装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是日本制服的改进,简便不用戴领带。中山装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18年由国民党政府定为国家制服。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国民党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
岁俗厅: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中间桌子上摆放的都是接财神所需的供品。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糕点、菱角,代表了满意如意,财源广进;三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但是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整个岁俗厅最让人好奇的就是悬挂在供桌上方的这条鲤鱼,大家有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眼睛是红色的,这条鱼在祭祀是要求是活鱼,以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据说鱼从水里被捞出来以后用红纸蒙住它的双眼,可以骗过鱼让它以为自己还在水里。就可以让鱼多活一段时间从而到达保鲜的作用。至于用红纸贴在鱼眼上到底有没有保鲜的成效小王没有实验过所以也就不知道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回家试试。
节俗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节俗厅,中间的是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两边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这个厅的两边共有12个展柜,里面依次陈列着一年中当地12个传统佳节。最后值得一提是,节俗厅中间的八仙桌上斗香。共有9个斗,这些斗都是用香作成的,所以称为斗香。这是沿用道教祭祀的一种仪式,每逢中秋月圆,大户人家就会以此来祭拜月亮以求到达团团圆圆的心愿。上面的花瓶中有三把古代的兵器叫做戟。三把戟放在同一个花瓶当中取意平升三戟。前面的两个葫芦象征着福禄双全。
喜俗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拟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那么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那么,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满意如意〞!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寿俗厅:
最后一个展厅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拟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拟隆重。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宏源泰染坊:
前面就是蓝印花布作坊。走进这扇古老的木门,这儿是一个天井,也是晾布匹的地方。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开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走进这个在展厅,再看这旁边这些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在这里您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比方在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看过展厅,让我们到边上这间小屋,参观一下上浆和拷花工艺。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浆的白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为什么要刷上这两种粉?因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也就是说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在这里面晾一星期左右,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一进染坊,一股焦味扑面而来。在这大染窑下是用暗火烧砻糠的。使染窑保持一定的温度。像它的制作染料是用板蓝根的叶子,根可以治感冒的。一般蓝印花布要经过反复七八次之多。最后再把浆刮掉,有浆的地方就是白颜色的,而其它地方是蓝颜色了。
晴耕雨读轩:
?似水年华?里面,黄磊扮演的文这个角色,主要的工作就是修补古书籍。其中的大局部场景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自由进去,追忆一下似水年华的感觉。因为咱们是进去体验一下那种温馨的感觉。
江南木雕馆:
我们现在来的是江南木雕馆。大家可以看到正对着门口的横窗下面有一对凶神恶煞的门神,他们的职责是镇妖降魔,所以长相有点吓人。绕过横窗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对龙凤呈祥柱。这对木柱雕工细腻,形象生动,显然不是用来承当是重量的。那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的主要作用是装饰。比方婚嫁,做寿等请来放在堂屋供起来。但是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置办得起这样的东西的。下面我们看到的院落,被当地人称为白花厅。这里到处都是雕花,花窗,雀替,垂柱,都是木雕中的精品。现在我们看的这座巨大的木雕是一根掮〔qian〕梁。原来是一座祠堂当中的旧物,用了一根4米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整副雕刻的图案是郭子仪祝寿全图。说话唐朝大将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后立了大功,唐肃宗想嘉奖他。但是受到了朝中群臣的嫉妒纷纷反对。老郭一气之下辞官回家。他的子孙多是当朝的大官,就伙起来给老爷子拜寿消气。这个图案叫做全家福祝寿图。又因为郭子仪富贵功高又子孙旺盛,这些都是老百姓所向往的生活。整个图案有大小人物151个,个个表情饱满极负个性,是不可多得的雕刻精品。跨过院子是木雕馆的最后一进,厅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关于这两根柱子的来历,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此柱为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是男尊女卑的象征。另一说,此柱来自江苏省徐州一带。是古代的图腾柱,作为丰收的象征。
乌镇东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