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外教育简史指南.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00464
上编
中国教育史部分
第一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

: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突出表现是
: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距今已
2300余年。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它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由此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但它并不等同于现今的普及教育思想,因为奴隶与妇女是被排斥在受教育的对象之外的。 “六书”的人,六书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他关于德育论述最多的是仁和礼。是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之法的人。
:所谓“内省”或称“自省”,即在与人发生矛盾时,京广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克己”即时刻以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具体讲便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是孟子提出的人性观,是其教育观的哲学基础。在孟子看来,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人性本善其相应的教育观是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存心养性、求其放心,
的善性加以扩充。
:是孟子在性善论中提出的,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包括恻隐之心,羞恶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后完善的道德其实就是先天“四端”的展开。
21.“大丈夫”:孟子对大丈夫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应该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伟大的精神境界,有着对正义行为的高度自觉,有着坚定的信念

中外教育简史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5872037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