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临床诊治工作的道德特点与道德原则
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道德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医疗工作变成已经不是单一的医疗上的问题。如果把人看成生物的人而不是放在社会中来看,医疗工作也不可能做好。
对临床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环境下,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护关系正向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的服务关系转变;
护理工作也一改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的转变:
促使医术和医德达成了新的统一。
传统医学强调医乃仁术、无德不医。
实验医学强调技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作用。
新医学模式强调复归于医德与医术的统一。
使医德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不仅关注病人的生理,更关注病人的心理和
社会状态。
临床诊断治疗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履行其职业责任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主要手段之一,任何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的制订和执行都不仅仅是纯粹技术的展示,同时也包含着更重要的道德的内容。
二、临床诊治工作的道德特点
既关注疾病,又要重视病人
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
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
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
三、临床诊治工作的基本伦理原则
及时原则
准确原则
有效原则
择优原则
第二节:临床诊断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收集病人的病情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而做出概括性判断的过程。
一、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问诊,是病人到医疗机构就医的第一个环节,会形成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第一印象。因此,能否取得齐全、可靠的病史资料,关系到其他诊断治疗方案的正确方向,关系着疾病的正确诊断,同时更关系着医患关系能否健康发展。
一、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举止端庄:反映了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教育和渊博的知识以及高尚的品德
态度热情:可以让病痛中的病人如沐春风,顿时对医生、医院产生强烈的信任感
二、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简便的诊断工具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的方法
。中医体检包括望、闻、问、切,而西医包括望、触、叩、听。
陈X,40岁,农民。
以急性阑尾炎收入某县医院,普外总住院医师检查了患者的右下腹,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无疑,并给手术室开了手术通知单。术前,该医生让在该病房实习的学生检查病人,并要求在术后完成大病历。几个实习生通过问病史和体检,发现病人先上腹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且右下腹有轻度压痛和反跳痛,这些都象急性阑尾炎的征象。但是,现在病人除右下腹痛以外,上腹仍有些疼痛,而且上腹有轻度压痛和肌紧张,追问病人有胃病史,故而更象胃穿孔。学生将此看法报告给总住院医师。然而,总住院医师没有复查病人便说:“阑尾炎我见多了,诊断没有问题,准备上手术巴!”无奈,两个实习医生随他上手术台,其余在台下观看
手术右下腹切口暴露出阑尾炎,发现阑尾充血,同时还发现肠管间有一些食靡,证实了学生的怀疑是正确的。于是,切除阑尾并清洗腹腔后关腹,然后又在上腹切口暴露出胃,发现胃的后部有一个穿孔,总住院医师仅将穿孔缝合,清洗后关腹。手术后,总住院医师领导学生对该病例进行
临床诊疗工作中道德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