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游记散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山游记散文 】是由【guoxiachuanyue00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游记散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山游记散文
篇一:山游记散文】
武夷山游记
作者:枫知秋
年长倾心于工作,各种游玩求而不得。然庆幸公司组织一年一次旅游。虽不能时常尽心于山水之美,却能偶尔领略自然之情。如去年杭州乘古船游西湖、览西溪湿地、赏宋城千古情,今年武夷九曲漂流、登天游峰、观武夷水秀。
,=j
,=i
三十日上午乘车前往,于午时到达。吃过午饭,随即九曲漂流。诗人有吟“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倾诉武夷溪水曲折,中有九弯道,三十六峰尽在九曲之内,这就便有“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之语。登上竹筏,艄公持好竹竿笑道“嫖'客们坐好,掉入溪水喂不了小鱼,去不了西天,只会白白湿着了衣裳。九曲多风景,曲曲各不同。到与地方我自会一一解说”。听着艄公言语赏着秀丽风景好不自在。九曲一马平川,书院颇多,独属儒家。八曲滩高水急,溪畔岩石似青蛙如水龟。七曲多余滩,背靠隐屏、仙掌峰。六曲“壁立万仞”落仙掌,清幽佳境惹人倦,猿鸟不惊,岩花自落。五曲有仙迹,植入平林与武夷。群仙共浴清冷水,飘然仙袂隐更衣。四曲“飞翠流霞”卧龙潭,传闻金鸡未司晨。三曲栈道、垂吊悬崖棺,不知仙人是凡人。二曲亭亭玉立玉女峰,铁板嶂来阻相逢。王母怜惜赐镜台,水中倒影大王峰。一曲题字最为多,摩崖书法望无边。“名山大川”与“水光”,“鸢飞鱼跃”独“一曲”。竹排靠岸已停,沉醉风景未醒。上了岸,游茶园,三株母茶最显眼。沸水煮名茶,种种味不同。肉桂—香气浓郁清长、爽口回甘。金骏眉—杯底香浓郁,高山韵味久。
大红袍—“汤色清橙明又亮,气息馥郁幽兰香。”天色渐晚回宾馆用餐。洗漱完毕,等待十时观赏武夷水秀。水火雾舞、声光电气。显现九曲奇幻旅,唤人间九曲相应美德。
二日,云雾蔽日,游天游峰甚好。然正是五一,游人颇多,道路拥堵。阶梯绕悬崖而建,游人登山远而观望如蚂蚁搬家。仰首天游峰巅,俯视九曲蜿蜒。竹筏轻荡而过,山水尽收眼帘。午饭过后,游览最后风景——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口斜向大敞,两股飞泉倾泻,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称水帘洞。然恰巧细雨飘下,众人撑伞相继而回。又逢晚膳时辰,老字号共聚用餐。回程之时武夷灯火璀璨,复不见白日山清水秀之景。唉!孤人不愿归,但愿长留此。
【篇二:山游记散文】
出红安县城北行30公里许,进入鄂豫交界的大别山南麓,便是闻名遐迩的天台山。其山峭壁如削,雄浑挺拔,势若接天,顶平如台,故名曰:天台山。山上林木茂密,河谷纵横,千年古刹,兵堡古寨散落其中,蕴含了人文底蕴的深厚与古迹遗存的神秘。是红色故都绝佳的绿色旅游胜地。
甲午孟冬,我赴红安参加本族宗亲会议,闲遐之余,相约了几位宗亲,慕名游览了天台胜景,领略了那山那水的旖旎风光。
初冬季节,阴雨绵绵。雨后的天空虽然阴沉,但空气清新。我们一行分乘二车行驶在宛延曲折的山路上,如同行驶在百里画廊。但见秋色浸染的群山,流光溢彩,色彩斑斓。行进的车辆时而驶入山谷,在茂密的丛林里穿行,满眼流红滴翠;时面跃上山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间或遇上散放的牛群,或慢步,或相互嬉戏,平添了几分山野情趣。一路走来,缤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来自江汉平原的宗亲们,更是激动不已。
走进大山深处,浓雾似纱,飘渺柔曼,如梦如幻,宛若仙境。时而层峦隐约,如同大海的孤岛沉浮,时而雾锁峡谷,车辆驶入九霄云端。进入深山,能见度逾来逾低,来到天台寺半山腰的山门前,浓雾密布,寒意袭人,眼前混沌一片。天台寺巍峨的山门若隐若现,状如海市蜃楼。驾车的小伙子是当地人,他告诉我们进入山门,沿着石级台阶而上,就能到达山顶。他说完便钻进车内避寒。后面一辆车子掉队很远,我们一行四人捷足先登了。
天台寺山门是后来重修的,粉墙黛瓦马头脊,典型的徽派样式,庄重典雅,气势恢宏。穿过大门迎面巨大的照壁镶嵌着明代镌刻的《天台胜纪》,转过照壁,便是重重叠叠的石阶,这些石阶做工精细,都是平整的条石砌成,数十米一个转角平台,向上延伸,人行其上不觉得累。石阶两旁苍松列阵以待,古朴的苍松虬枝曲节,在迷雾里影影绰绰,婀娜多姿,如同窗花剪影。崎岖的石板路,宛延曲折,跌宕起伏,似穿珠之线,将道路两旁古冢、名刹、奇异的地貌连成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我们朦朦胧胧地在迷雾中穿行,如入迷宫。初时,脊背透心的凉,后来汗流夹背。迷漫的雾水将我们
的头发与衣服湿透,头发的流水与身上的汗水交融在一起,十分的难受。
转过山坳,进入一道古朴石门,一个状如香炉的石墩映入眼帘,香炉前摆放着长方形的条几,外沿镌刻着告天炉三字。。民间作为求天问卜,祈求的心愿告达天庭的通道。过了告天炉,走过一段平缓的山路,一堵硕大无朋的岩石横亘于前,云雾缭绕,难识真容,这就是天台山主峰。只见巨崖边缘陡峭如削,直插云霄。石壁上挽救国家,复兴民族的摩崖石刻依稀可辨。可以想象在那民族危亡之际,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艰苦抗争,壮怀激烈。
上山的道路便从岩石下一个巨大的凹陷处延伸出去。当地村民便在这一石崖下的凹槽内,依山傍石搭建了一座木板房,外砌一个开放式茶座。极显原始古朴的风雅。人行至此,人困马乏,茶座小憩,上一壶清泉沏的野茶,浅酌漫饮,品茗观景,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然茶价贵的离谱,游客望而却步。我们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见证。
穿越石崖,道路更加崎岖陡硝。我们沿着安装了铁索护栏石崖小道前行,浓雾稍退,偶尔望见脚下深渊,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我们转过一道山坳,沿着笔直陡硝的石阶攀援而上,如登天梯。一座坚固的石门卡在头顶,门楣上离垢门三字赫然在目。穿过此门,向右有一条平缓略带弧形小道,小道的尽道又是沿着陡峭的石壁砌筑的石阶,石壁入口与出口均有两方斗大的石刻:天台、伯台引人注目。伯台何意,是此台堪无伯仲,天下属老大吗?不得而知。伯台之上又一座石砌大门横亘于前,此门名曰:息缘门。入得门内,一株虬枝盘曲的松树披红挂彩,莅立那里迎接八方来客。转过小山嘴,一座牌坊门楼高高耸立于石阶之上,门楣上书:达天门。过了此门便是天境,只见高台之上,天台宝刹巍峨高耸,宏伟壮观。天台寺,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的起源地,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来到寺前,我们三人双手合十,至虔至诚入寺礼佛随喜,抽签问卜,各抽了一支上上签,三人皆大欢喜。登临天台山,要过离垢门、息缘门、达天门等三重门楼,顾名思义,三重门便是修行的三道坎。通过离垢门,便脱离了藏污纳垢的红尘,蜕除臭皮囊,清净之身前往仙山佛地;过了二重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人至此地,人间的恩缘,皆要息灭抛弃,六根清
净,四大皆空;进入三重门,便达到了天界,
天是佛、道的最
高境界,
身临其境,便是修成正果,成仙了道,位列仙班了。
这是何等的至高无上境界啊,如果真能达到此种境界,便是进入了极乐世界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却是凡尘百态。若大的禅院,只
有一个非僧非尼的五旬老媪在那里执掌香火,我们四人,除一人未上香外,三人顶礼模拜,善心向佛。均抽了一枝上上大吉签,是否三人均是鸿运当头,须待以时日验证。换言之,寺院是否为满足人们美好希冀,只设置上上签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对人们纯洁心灵的愚弄。此情此景,我使联想到90年代在庐山黄龙寺抽签,那是何等的庄严,主持和尚在信男礼拜默许心愿之后,敲钟击鼓,祷告神灵发签。这里却没有那样的庄重场面。有的是抽到了上上签,缠着要人加钱点灯。
无论如何,我为这位老妇人感动,只身一人身居险峰之巅,面对青
灯古佛,伺候寥寥无几的香客,这是一种精神的守望,是对信仰的执着?还是利益的驱使?不得而知。不过,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其精神难能可贵的了。
2014/11/30于罗田胜利

山游记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