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师节不送礼 】是由【guoxiachuanyue0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节不送礼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师节不送礼
篇一:教师节拒收贺礼告家长书】
教师节拒收贺礼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们:
你们好!
教师节就要到了,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有部分家长开始盘算给家长送礼,担心不送礼自己的孩子会受到歧视,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高看一眼更照顾一些。
为此,我们郑重的敬告家长们,教育好每一名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和责任,我们的老师都是负责任的,有责任心的,不会因为你送礼而格外照顾您的孩子,也不会因为你不送礼而冷落你的孩子。只要你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积极和学校配合,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健康成长,成为未来有用的人才。
我们再一次敬请您,配合学校的一贯要求:不要送任何礼物与礼品包括送钱送物、购买贺卡鲜花,请客吃饭等。
拓东二小
2013年8月23日节前向全校教师发出廉洁从教、拒收贺礼的倡议各位教师:
孩子,你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拓东二小教师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秋高气爽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29个教师节。在此,祝全体教职工节日快乐!
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学生的成长见证教师的辛勤。教师以爱岗敬业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
泛尊重。学生与家长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这本是一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但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这种表达谢意的方式渐渐物质化、时俗化。在个别地方,教师节已经演变成了家长向教师送礼的节日。这种不正之风日趋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为了维护教师职业操守,净化社会风气,
我们向全校教师发出廉洁从教的倡议:
1、遵守国家法律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办班
补课。
2、清廉育人,拒绝接受家长的任何馈赠物品。
3、严于律己,坚决杜绝一切向家长索取财物的行为。
4、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谢绝家长的各种宴请和其他消费活动。
5、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公平公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家长、学生,在教师节里,以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尊师重教的情意,如给教师发祝福短信、送网络鲜花、自制一些有意义的小礼品等等,让教师节更阳光,更美好,让尊师重教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拓东二小
2013年8月23日
【篇二:教师节四成家长会送礼小学老师称放过我们】
教师节四成家长会送礼小学老师称放过我们
2013年09月06日08:27东方今报微博我有话说(3人参与)映象网讯(记者赵媛高冬丽)教师节将至,家长[微博]们又陷入送礼与否的纠结中。如果不送礼,孩子会被“穿小鞋”或“吃小灶”吗?而对于家长送礼的各种“热情”,其实不少老师也在为此各种纠结。昨日,郑州市一所热点小学的老师给记者发来一封信,呼吁教师节家长们不要送礼:“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收了礼,老师就矮半截了。我只想教好每一个孩子,家长们放过老师吧。”一名老师关于节日送礼的独白又快到教师节了,不少人都在议论送礼的事,我觉得一年中最难熬
的日子开始了。家长送的礼,收还是不收?其实我也很清楚,家长们送礼就是为了让多照顾他家孩子。别看他们都是笑嘻嘻来送礼,其实没几个是心甘情愿的。也许,背后他们不知道骂我多少次。家长送礼纠结,其实老师也很纠结。如果直接拒绝,怕伤了家长的面子。如果不拒绝,我压力会很大,因为我给不了他孩子相应的回报。
这些礼都是烫手的,拿了人家东西,就要办事。有个家长曾给我送
过一张购物券,说是孩子视力不好,让多照顾。其实,平时调座位,我们都是兼顾学生个头与视力,可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收了礼老师就矮半截了,啥事情都要考虑人家孩子。而家长们送了礼,不合理的要求也越提越多,我还没办法拒绝。
我是一名老师,我想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家境如何,父母背景怎么样。家长们,你们送的礼,我也富不起来,你们不送,我也穷不到哪。家长们放过老师吧,如果你们真的为孩子好,就多关心一下孩子,配合老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再把社会上扭曲的事情传授给孩子了,大家都简单一点多好。
【家长】从月饼到购物卡送礼从几元至上百元不等
教师节前,不少家长开始为给老师送不送礼纠结。
贾女士的女儿刚上一年级,她已经早早给老师准备好了过节礼品——一张购物卡。“孩子班里80多个孩子,老师一学期都认不全,送个礼给老师加深下印象。”贾女士说,老师收了礼,应该会多花些心思在自己孩子身上。
除了像贾女士这样主动“出击”的,还有不少家长是“被动”送礼。鲁先生的女儿正上五年级,这几天一直吵着让他给老师买盒进口巧克力。
“之前我一直坚持不给老师送礼,可女儿有天回家哭着说,在学校受
委屈了。”鲁先生无奈地说,女儿原先坐在第二排,后来老师给她调到了第五排。顶替她坐前面的孩子,据说家长给老师送了张加油卡,“还是随大流吧”。记者了解发现,和鲁先生一样,尽管不少家长对于教师节“送礼”一事反感,却不得不这样做。一些家长坦言,就是担心别的家长都送礼了,自己没有送,老师会给孩子“穿小鞋”。
据记者多年的观察,教师节送老师的礼物可谓“五花八门”,价格也从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有家长送鲜花、巧克力、杯子等小礼物,还有家长会给老师送购物卡、超市券、美容卡、健身卡、化妆品、精装图书等。教师节过后还有中秋节,不少家长给老师准备了月饼。
【调查】四成家长会送礼希望“孩子获得关照”送礼还是不送礼?这是个问题。昨日,@央视新闻在微博上发起了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789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家长选择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希望“孩子获得关照”。
其中,%的调查者选择“送,孩子‘穿小鞋'还是‘开小灶'就看它
了”;%的调查者选择“送,只是为了感谢老师”;%的
调查者选择“不送,这样做师生关系变了味,恶化社会风气。”另据记者调查,准备送礼的家长中,随着年级的增长,送礼的比例也逐步减少。幼儿园比例最高,小学次之,而中学和大学相对来说就很少。
【学校】多校明令教师节不收礼老师不要礼物要“真心”早在2004年,郑州市就公布了《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条惩戒》,明确要求,向学生及家长索要和收受钱物等都属于违规行为。教育部日前也发出通知要求,节俭过教师节。
郑州市不少中小学明确表示,“教师不以任何形式收受学生的礼物”。此外,还有不少学校用短信、班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劝导,“不要给教师送礼物。”
二七区春晖小学老师常帅说,几年前他们学校就利用开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达教师节不要给老师送礼,如果学生真的要感谢师恩,可以送些自己制作的小手工等。
“学生们知道感恩,我们不能给他们泼冷水,其实老师看重的不是礼物,而是孩子们的真心。”常帅说,现在每逢教师节,学生们都会给老师送一枝花、一张自己做的贺卡或小手工艺品,一般老师会收下。他记得很清楚,有一年教师节,有个班20多个男生偷偷帮全校老师把电动车擦了一遍,并说这是为了感谢老师的辛苦培育。“当时,我们都很感动,这样的谢师恩要比购物券、月饼卡更有意义。”常帅说。■意见pk
“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赞成派】
@小驭儿:可以送,绝不比阔!可以送,不带私心!可以送,但求真心感恩!希望家长如此初心,我们师者也心存良心,当年为人师表,礼仪儒雅遂将复返!
理他,他一辈子都会有阴影;想惩治哪个孩子简单,当众狠狠地训他一顿就能让他自闭。作为一名家长,当你看到这段话时,你是送or不送?人在江湖,不得不送啊!
【反对派】
@萱她妈咪:这两天还和老公探讨要不要送礼的事,我是持迟疑态度,老公说要送,实际上心虚得很,这才刚入托还不到一个月啊,一个班三个老师,要送都得送,这还让人活不,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真让人心寒!
@陆晓珺:我之前就是一名幼师,我最想收到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的
礼物,而是孩子们的心意。一张亲手制作的卡片或者他们的才艺表演,甚至一个亲吻,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值得怀念的教师节礼物。嘿嘿,他们亲手制作的卡片还全收藏在家里呢。
■专家声音
“尊师应该重情不重礼。与礼物相比,老师们还是最看重孩子的努力
程度及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只要学生积极上进,不管是否送礼,老师都会喜欢。”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
“如果一定要对老师表达心意,最好恢复传统的做法,如亲手给老师
画张卡片、做个小手工艺品等。”
—河南大学[微博]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瑶调查】四成家长会送礼希望“孩子获得关照”
送礼还是不送礼?这是个问题。昨日,@央视新闻在微博上发起了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789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家长选择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希望
“孩子获得关照”。其中,%的调查者选择“送,孩子‘穿小鞋'还是‘开小灶'就看它了”;%的调查者选择“送,只是为了感谢老师”;%的
调查者选择“不送,这样做师生关
系变了味,恶化社会风气。”另据记者调查,准备送礼的家长中,随着年级的增长,送礼的比例也逐步减少。幼儿园比例最高,小学次之,而中学和大学相对来说就很少。
【学校】多校明令教师节不收礼老师不要礼物要“真心”
早在2004年,郑州市就公布了《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条惩戒》,明确要求,向学生及家长索要和收受钱物等都属于违规行为。教育部日前也发出通知要求,节俭过教师节。
郑州市不少中小学明确表示,“教师不以任何形式收受学生的礼物”。此外,还有不少学校用短信、班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劝导,“不要给教师送礼物。”
二七区春晖小学老师常帅说,几年前他们学校就利用开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达教师节不要给老师送礼,如果学生真的要感谢师恩,可以送些自己制作的小手工等。
“学生们知道感恩,我们不能给他们泼冷水,其实老师看重的不是礼物,而是孩子们的真心。”常帅说,现在每逢教师节,学生们都会给老师送一枝花、一张自己做的贺卡或小手工艺品,一般老师会收下。
他记得很清楚,有一年教师节,有个班20多个男生偷偷帮全校老师
把电动车擦了一遍,并说这是为了感谢老师的辛苦培育。“当时,我们都很感动,这样的谢师恩要比购物券、月饼卡更有意义。”常帅说。
■意见pk
“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赞成派】
@小驭儿:可以送,绝不比阔!可以送,不带私心!可以送,但求真心感恩!希望家长如此初心,我们师者也心存良心,当年为人师表,礼仪儒雅遂将复返!
@杨子评:不送礼的孩子,那是一定不会照顾的;想要摧毁某个孩子的心理,不搭理他就是,三次打招呼都不理他,他一辈子都会有阴影;想惩治哪个孩子简单,当众狠狠地训他一顿就能让他自闭。作为一名家长,当你看到这段话时,你是送or不送?人在江湖,不得不送啊!【反对派】
@萱她妈咪:这两天还和老公探讨要不要送礼的事,我是持迟疑态度,老公说要送,实际上心虚得很,这才刚入托还不到一个月啊,一个班三个老师,要送都得送,这还让人活不,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真让人心寒!
@陆晓珺:我之前就是一名幼师,我最想收到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的
礼物,而是孩子们的心意。一张亲手制作的卡片或者他们的才艺表演,甚至一个亲吻,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值得怀念的教师节礼物。嘿嘿,他们亲手制作的卡片还全收藏在家里呢。
■专家声音
“尊师应该重情不重礼。与礼物相比,老师们还是最看重孩子的努力
程度及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只要学生积极上进,不管是否送礼,老师都会喜欢。”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
“如果一定要对老师表达心意,最好恢复传统的做法,如亲手给老师
画张卡片、做个小手工艺品等。”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瑶
篇三:家长送礼其实是在毁教育】
家长送礼其实是在毁教育
中秋节、教师节将近,家长们正在为要不要送礼给老师而发愁,老师也面临收还是不收的困境。社会风气不正,给大家平添许多烦恼。香港就没有这种风气,日常有校董监督,上面有廉署盯着。一经定罪为贿赂,行贿的家长和受贿的老师将面临罚款以及牢狱之灾。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对某个孩子关注多了,就会对其他孩子关注减少。假如没有外力干预,家长们就会陷入“囚徒困境”,谁都怕吃亏,谁都想贪小便宜,于是争相向老师行贿。最终结果是家
.=J
长礼送得越多,正常的教育秩序被破坏得越严重,最终没有人受益。如果不加控制,可能毁掉学校教育模式,回到私塾时代。为了保护学校教育,反行贿的法律必须行之有效,另外应该尝试建立学校董事会制度,聘请社会贤达监督学校运作,不光监督老师,也监督家长和校长,及时处理投诉和举报,防患于未然。当然,涉及社会和学校制度层面的办法都很难短期内实现,在送礼歪风既成的环境底下,我从个体的角度提供几点思路。家长给老师送礼无非想让孩子得到特殊待遇,比如安排个班干部什么的。即使我们不把教师职业看得很神圣,教师总会在乎自己的职业生涯吧,与职业生涯关系最密切的是学生成才率。成绩优异的学生不用家长送礼老师肯定会喜欢,与其送礼给老师,不如在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他考得更优秀,那样老师更开心。送礼的家长人数多了,老师不会整天惦记着哪个学生送多送少,不如教孩子平常在老师面前主动表现,吸引老师注意。如果家长真是舍得花钱,最好的办法是聘请家庭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每一分钱都花在自己孩子身上,还不会遭同学家长嫉恨。公办学校教师注定是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薪水比私企文员高,收入比干部和私企老板们低,经济压力不小,但是生活质量有保障。假如不太在乎经济收入,在公办学校当教师大概是最幸福的职业,有长假之福利,无下岗之担忧,有公务员之待遇,无官场之斗争,安心享受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反之,如果非常在乎收入,在公办学校当教师会非常痛苦,工资涨得慢,捞外快的门路少,从家长那里收礼又与职业伦理严重冲突,还会干扰日常教学的心态,影响职业生涯,不如早早转行,转到那些容易将能力快速变现的职业去,比如培训学校。受欢迎的培训老师月入数万,干一个月顶学校几个月,拿得理直气壮,说不定还能发现创业机会。余以为教师节、中秋节接踵而至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孩子念叨要给老师送礼,家长要不要答应?教师节、中秋节接踵而至,不少家长在为“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纠结。这一话题近日在网上引起热议。
9月6日上午,一位家长网上发帖,称自己在为“教师节给不给老师送礼”而进行思想斗争。短短一个上午,就有数十名网友回应这一话题。有的家长反对给老师送礼;有的家长却认为,把老师当朋友看待,送点小礼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正方观点
送份礼物没啥大不了
一些家长认为,如果把老师当朋友看,平时送份礼物没什么大不了的时会给很多人送礼物,要好的朋友之间送份礼物也很平常。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这只是一种表示祝福的方式。拜大圣人孔子为师,还要送份束脩呢。为什么要把给老师送礼物看得那么沉重呢?一份礼物而已,我可以说是表示感谢,毕竟人家每天都在把知识传授给你的孩子。
”有人认为,老师并没有索取礼物,是家长主动送礼的。如果老师坚决拒绝家长的好意,反而导致双方相处尴尬。
反方观点
给老师送礼影响不好也有人认为给老师送礼影响不好,“就拿中秋节送月饼这事来说吧这年头谁还稀罕吃月饼呢?大家都在送,等于都没送,并不能给孩子谋得什么利益。如果送贵重的礼物,老师有负担,家长也不甘心。”老师回应:平时沟通效果更好特级教师李慧君说,有的家长把老师当作朋友,孩子有进步了,给老师发个短信或是打个电话,诚恳地表示感谢;孩子成长遇到困惑,立刻和老师反映,听听老师的建议。平时多和老师沟通,比过节送礼效果好。(南国都市报许欣)教师节成家长送礼节?专家:回归尊师重教本义新华调查:教师节成家长送礼节?专家呼吁教师节应回归尊师重教本义新华网成都9月10日电(记者吴晓颖)今年的教师节恰遇“双节”(教师节、中秋节)并联,这让许多家长为给老师送什么礼、怎么送、送多少而头痛。虽然“过节不收礼”的倡议已发出多年,但家长教师节抛重金送重礼已渐成社会风气。家长们一边暗暗叫苦的教师节成为家长的“送礼节”,一边频频掏腰包送礼,防止孩子成为学校潜规则的受害者。
送黄金送旅游给老师送礼“伤不起”
“女儿今年刚入幼儿园,不知道园里的送礼行情,东西太寒碜了拿不出手,太贵重了家里又没那个经济实力。”成都市民李静这几天很纠结,听孩子讲班上许多小朋友都给老师“表示”了,也不知道自己给孩子几位老师每人准备的一张月饼券、一张200元的购物券,能否达到“多关照女儿”的效果。
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将至,究竟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好、送什么样的标准、怎么送,还有很多家长和李静一样心里没谱。
部分家长表示,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已成一种社会风气,老师那么辛苦,不意思一下也不好,然而动辄上百、上千元的礼品费,却让工薪阶层感到“吃不消”。成都网友******@sophia—more”称,这两天,儿子所在班级的家长们又在讨论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去年竟有家长提议送金条。在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小学,这股“送礼风”刮得尤其强劲。“礼品、礼券、购物卡、红包、请吃饭都不流行了,现在时兴送旅游。”李静向记者透露,她的表姐在重点中学担任班主
任,逢年过节,家长拎着各种奢侈品、外国货蜂拥而至。让李静震惊的是,有的家长出手阔绰,竟送出价值上万元的海南三亚游的三人游套票。
在中小学生家长为给老师送礼挖空心思时,高校在校生也同样为教师节送礼纠结。“也不知道辅导员喜欢什么,我爸让我送的一瓶五粮液、一条烟,也是学生送给他的。”一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其父也在高校教书,入校前父亲便再三叮嘱他要跟年级辅导员搞好关系,争取当班干、尽快入党,对考研、找工作都有帮助。
一些市民感叹,从幼儿园到高校,中国教育系统内送礼风屡禁不止。
家长、学生借过节抛重金送大礼,拼金钱、拼实力和老师拉关系,变味的教师节,伤不起啊。
学校潜规则暗行?教育公平遭质疑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们给老师的礼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简单却人情味浓郁的贺卡鲜花,进入新世纪后逐渐“升格”为“厚礼”:月饼烟酒到如今的现金、消费卡。在教师节送礼名目繁多、礼物不断升级身价倍涨的同时,家长们一边暗自叫苦,一边却频频出手却“不能让自家孩子在学校吃亏”的“心结”。
一些家长透露,教师节送礼已和心意无关,谁心甘情愿把一个工资花在请客送礼上,但不送礼怕孩子成为学校潜规则的受害者。在学校,小到调座位、换优质同桌、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大到当班干、入团入党、评三好,哪件事不是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说了算。
礼物送与不送,送多送少,孩子受到的待遇肯定不一样。不送怕孩子得不到老师关注,送少了怕“照顾”得不够。拿中学来说,学校总有选优评干、推荐升学的机会吧。同
等条件下,平时跟老师接触多、送过礼的,总是要优先被关照一下。
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家长对老师的看法陷入误区,认为送礼越多,越能得到关照,形成了攀比风气。忙着送礼的家长为求“孩子不受欺负、得到照顾”的心安,其实大可不必。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认真负责,不会因哪个孩子的家长多送了一张购物卡、一盒月饼,就对学生厚此薄彼,另眼相看。老师和家长之间更需正常交流、良性互动,成为真正的朋友。
一些老师告诉记者,在教师节收到祝福短信、卡片、花卉之类价格便宜的小礼物,能够欣然接受。但对家长送的一些重礼,则觉得很“烫手”:不拿,家长会觉得难堪;收下,心理会有压力,觉得在孩
子、家长面前直不起腰杆,像在做交易、买卖。对教师来讲,最开心、最有荣誉感的时刻,不是收了多少礼,而是获得学生的肯定和尊敬。
一位在省重点中学执教20年多年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在中学,送
高价礼物的家长往往动机不是单纯的谢师恩,而是希望得到“特殊关照”。这类家长的孩子主要有两类:成绩好、需要评优、评三好的毕
业班尖子生和学习成绩不好、需要老师特别费心关照的调皮学生,自己周围很多老师都很反感这种“绑架”式送礼。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胡光伟认为,从幼儿园到高校,攀比送礼风渐起的背后,是家长逐利心理的体现。老师在评优评干、升学推荐等重要事情上掌握着决策权,当社会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时,必然导致师生、家校之间关系的异化。
专家呼吁请让教师节回归本义我国设立教师节本是为了弘扬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恩之情。然而近年来,节日的尊师味渐淡,功利味却渐浓。师生间送小礼物,这个充满温情、祝福的举动,却异化为
一种金钱与权力交换的功利性行为。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认为,教师节家长送礼攀比的背后是经济实力、权力大小、资源多少的较量。这对学生家庭来说,无疑会增加经济负担;对孩子来讲,也无异是种“反教育”的“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因“父辈”关系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享受特权的环境中成长,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特权意识,对孩子品格、道德的塑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育承担过多社会功能,而我国教育系
统内部又缺乏有力监管机制、学校内部学生评选机制尚待完善,这种结果会直接影响教育公平,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我国教育部门、学校应尽快通过建立制度约束机制,提高学生评选的透明度,做到公开透明。
教师节不送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