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09级地理科学
陆华业
学号:2009221108110013
指导老师:杨兰芳、涂建华、李中强、
张立明、胡道华、韩忠等老师
2011年9月15日
目录
一、庐山概况…………………………………………………….. 2
二、实习时间…………………………………………………….. 3
三、实习目的…………………………………………………….. 3
四、实习用具……………………………………………………. 3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内容
【土壤篇】.……………………………………………………... 5
【植物篇】.……………………………………………………... 11
【地貌篇】.……………………………………………………... 21
【气象篇】.……………………………………………………... 25
【地质篇】.……………………………………………………... 26
【规划篇】.……………………………………………………... 26
七、实习总结…………………………………………………….. 27
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庐山首先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创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中国植物学尊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曾详细考察“庐山之植物社会”,首在庐山建立了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庐山是“以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并存的世界名胜”。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庐山出现了英、俄、美、法等18个国家风格的别墅近千幢,“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本世纪三十年代,庐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1937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庐山与将介石会谈;稍后,发表了抗日的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三次登上庐山,主持召开了世人瞩目的三次中共中央会议。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煌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
二、实习时间
2011年8月24日至 2011年8月30日
三、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个较全面深刻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习,使同学们了解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等;
3、通过实习,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4、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为今后继续学习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四、
2011庐山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