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
文,这首诗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
对和平的呼唤。
战争,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
和炮火,但我们目睹了呼啸的导弹顷刻间让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目睹了鲜血
淋漓的儿童和失声痛哭的母亲,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些身处战争中的人们在水
深火热中煎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日子,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啊!
罪恶的子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局面我们无力扭转,是的,在这个世界
上我们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们能够把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
远离明天的世界!
一、深入挖掘文本
1、首先,我把第四组相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几篇课文作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实行专题备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便是作为前一篇课文《一
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教学的延续。在前一篇课文里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
的残酷,看到了充满血腥的战争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
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再来
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
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2、诗歌前四小节的叙述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讲美丽的自然景物本来应该
是怎样的:蔚蓝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然后通过“不过”转折,描述现
实状况: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遭受
战争破坏的景象的对比中,迸发出一声声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我
抓住这句重复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中质
疑:“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带着疑问实行探究: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让学生选择一个“这究竟是为什么”去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
读,用心体会。在探究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实行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
么?是怎样理解诗中的“?”,这四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这个“?”不但仅是疑问,更是一
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我又对这个“?”实行迁移使用,
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格式来小练笔,也来质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
有文本可依,学生写起来并不难,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如果说,前四节,我从文本中挖掘出的是一个“?”,那么我从最后一
节的希望与祈盼中挖掘出的是“……”,这是诗歌中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我觉
得这个省略号意味深长,它省略的不但仅是无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万万人
对和平的祈盼。抓住“……”,我通过导语持续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读,让
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让学生读出发自肺腑的呼唤:(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生)和我们一样享受美味的食品;和我们一样享受图
书馆的安宁;和我们一样享受父母的抚慰……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完就不再坐
下,以很快的速度很多学生都依次纷纷起立,发出对和平的祈盼,发出孩子们
最真挚的呼声。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意在拓展学生使用文本语言的水平;另
一方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产生切肤之感,将文章内容引向学生自
身,把前面几节内容重新做了消化、吸收、重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阅读链接”是课本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有时老师们会因为授
课时不能妥善衔接,而简单处理,或忽略不用。我在本课总结收尾时,直接讲
到:人们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1986年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然后,
请学生全体起立,大声诵读,,使这个内容成为全体学生共同发自内心的声音。
很好地利用了阅读链接的资源,深化了主题。
二、凸显预习效果。
。本课所讲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课
前让学生充分搜集资料,阅读相关文字。他们在寻找与阅读的过程中,内心产
生一次次的波动与震撼,课堂上的情感就更好地投入。但学生搜集的资料五花
八门,比较冗杂,课上如果任意性交流,则可能既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无法
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预习卷上要求学生对资料实行整理和筛选,主要展示
表现战争危害,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生活状况的文字与图片资料。这样学生会
沿着我们课程学习的思路,以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感受,推动教
学目标的完成。
。课堂上教师最怕的是没有人举手,没有人呼应。而我们
仔细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不敢说?不敢举手?不是因为他们不听讲,而是因
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白,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对自己的答案不能确定,甚
至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而迟疑、犹豫、互相观望。所以预习卷上设计的问
题就必须语言简洁明确,与教学目标授课内容紧密相关,引发学生对内容文字
的深入的思考。在这课中,我设计了一组填空,请学生熟读诗歌后填写:大海,
沙漠,夜空,草地(1)平日美好宁静的景象;(2)发生战争时的景象;(3)再
自己想象一下战争后的景象;(4)面对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认真完成
题目后,自然而然对内容达到了充分了解,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内心的
思考与体验。那么上课时,当我要求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对这
些问题的看法时,全班学生无一不举手,甚至有的站起来。他们迫切表达自己
思想的强烈渴望,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感动,也让我课上的情绪更加兴奋。学
生此时想说,要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要表达什么,他们内心充满
自信,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
。语文课上,“听,说,读”的训练往往比较充分,唯独
“写”在语文课上训练难度较大。一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让学生去一点一点
写清楚;二是语言训练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思考与逻辑的组合,必须是在有了一
定的模式或铺垫的基础上,才能有有效地完成。本课中我设计了两处语言训
的练难点:一处是仿照诗歌1-4节的形式自创一段诗歌,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控
诉;第二处是在学习第五节时,仿照诗歌最后一句,以“和我们一样……”为
模式,写出你对战火中孩子们的美好生活的祈盼。这两个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组
合表达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技能,又拓展了学生思路,将文本与生活紧密
结合,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但作为四年级学生“写诗”难度很大,于是我
先在预习卷上让学生对这两个题进行试做,给他们读了我写的两段小诗作为引
导。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子打消了,大胆尝试放开思维。上课时,当我让学生
把自己写的诗读出来时,他们踊跃地发言,深情地朗读,一首首小诗让人惊喜。
预习之后,不但难点被突破,而且学生的创作热情,学习能力也被提升起来。
三、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手段,是过程,也是目标。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奔
流的河,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先沉醉其中,才能引领学生浸染在课
堂情感的流水之中。这首诗歌情感强烈,富有感染力,饱含着诗人对战争的无
比憎恨、对和平的无限渴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
争、维护和平的情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1、以情动情。教师丰富的情感、饱含激情的导语,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唤
起学生情感的号角。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动情之处,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
的情感,看到感人的文章我常会禁不住地热泪盈眶,记得在上《一个中国孩子
的呼声》时,我就课堂上哽咽了,结果引起了几个女生的唏嘘声,那是情感的
传染。这堂课上,我激情澎湃,一句句悲愤的话语,一声声深情地呼唤,把学
生带入了诗歌的激情中。教师丰富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调唤起了学生对战争
的的憎恨,对和平的殷殷期盼!
2、感情朗读。读是理解诗句的基础,是启发情感的基本手段,课堂中,
我首先通过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出感情,如我一次次地引导学生读“这
究竟是为什么?”,读出疑惑、悲愤、质问、控诉、抗议的语气。其次,将读、
想、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品、感。如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这究竟是
为什么”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读,用心体会,读后让学生说
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入朗读,在有感情诵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情感,读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愿。
3、利用多媒体画面和背景音乐渲染情感。课前我精心选择一组有代表性
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为我的课堂教学服务,课堂初始,一幅幅残酷的画面,一张
张哭泣的脸,直入学生眼球,立刻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浪。面对烂漫的春光,
唤起了心头那一股强烈的祈盼之情: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多少祈盼在心中,让
世界没有战争,让和平永远在!
四、课后思考不足
这节课上完后,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成功之处,也有一些思考不成熟,设计
不精当的地方,有待今后不断努力提高。
1、课堂初始,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明确出示学习目标。在课程结束前应该
反馈学生疑问是否已被解决,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使课程首尾呼应,体现课程
学习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2、自学思考题语言太过繁琐,不简练。今后应多加推敲,提高准确性和科
学性,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强化,促进训练的有效完成。
3、诗歌中四个小节的学习,运用方式与流程几乎一样,缺少变化。要有新
鲜感,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浓厚兴趣。
4、课堂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赞美的语言单调。学生朗读后可以让同学间互
评,表扬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丰富具体。
5、课堂上布置的作业,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家长听,继续搜集资料制作手
抄报。课后要认真反馈,不能只说一说,要真正把课堂作业落到实处。
“不能只挖一个坑,要挖一口井。一个教师有多远,就能引着孩子走多远。”
这是一位特级教师的话。对比这些特级教师,我现在为学生挖掘出的仅仅只是
一个小小的“坑”,但我相信通过不断挖掘,不断努力,我的“坑”定会越挖越
深,最后成为一口“井”。让学生的心灵永不干涸,让清澈的泉水永远奔流。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反思
五马路小学
张蓓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