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专题练习 】是由【帅气的小哥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专题练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初二物理固体压强练习专题姓名:________
第一局部:夯实根底,理解提高
知识回忆:
,单位。
压力
重力
定义
施力物体
方向
作用点
符号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位置的时候,压力在数值上才重力。
,还跟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简称,符号是。常用单位: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
例:,图钉上钉帽与手指的接触面积为42mm2,,手指和木板受到的压强分别为多少?
练底茶杯,将它空着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1、P1;把它倒扣在同一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2、P2,那么〔〕
>F2,P1=P2;=F2,P1>P2;
<F2,P1=P2;=F2,P1<P2
例2:有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3倍,将A垂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6〔甲〕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1,假设将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6〔乙〕所示,那么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1:3;B、1:2;C、4:1;D、1:1
3
练桌面上,假设把A略向右移动,那么A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不变,P不变;B、F不变,P变大;C、F变小,P变小;D、F变大,P变大
练习3:如左图所示的长方体,底面积为1m2,放在水平桌面上,×104N,它对桌面的压力是N,假设沿如图8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局部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N,,其余局部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N,压强是______Pa。
练习4:一个质量为68kg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cm2,这个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Pa,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Pa。〔g=10N/kg〕
练习5:A为边长10cm的正方块,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6N。那么如图10甲中B受的压强是________Pa,如图10乙中B受到的压强是_____Pa。例3、以下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D、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练习6:人在烂泥地上走,脚会陷进泥里,如果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木板,人在木板上就不会陷下去,是因为〔〕
A、对地面的压力增大;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
C、对地面的压力减小;D、地面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
练习7:从图钉的构造来看,钉帽的面积做得很大是为了使用时对手指〔〕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增大压力;D、减小压力。
练习8:近年来,交通部门加大了打击汽车超载超速的力度,这是为了交通平安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从压强角度分析超载对路面的影响:
(1)自重5t、?
(2)该车前后共有10个轮胎,。?
第二局部:尖子练习,对接中考
中考题精炼:
1、一块砖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cm、10cm、20cm,物重为G,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三种放法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压强之比为。
,重为72N,当它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间时,桌面受到的压力是N,,桌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牛,受到的压强是Pa.
3、×103kg/m3,×105Pa,用这种砖砌墙(不算泥浆的重力).墙的最大高度是.
4、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磨刀时,刀两侧外表磨得很光滑是为了,刀刃磨得很薄是为了。
5、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10
4
,-,可加在砖块上面的最大压力为N.
6、如下列图,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推力F〔“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7、一个半球形实心金属块,如图13所示的两种放置方法,金属块对支持面的压力是F甲_____F乙,对支持面的压强是P甲____P乙〔填大于、等于、小于〕。
8、如图,“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的结晶,×103kg/m3合金材料制造,总体积为1dm3,与水平桌面接触面积为20cm2,那么该工艺品的质量为Kg,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9、如图物A重10N,当物体B重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力为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着地,此后物体A做运动,受到力是N.
10、一个高空跳伞运发动,体重为500N,在下落时,速度逐渐增大,那么此时空气阻力一定500N,假设跳伞运发动以5m/s速度匀速下落时,空气对他和降落伞的阻力500N,假设他快要地面时,调整降落伞,使伞和运发动开始减速,此时空气对他和降落伞的阻力一定500N〔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如右图,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方格纸,质量为54Kg的人左脚单脚站立时,在方格纸上留下的鞋底贴地局部的轮廓。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10-4m2,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算一格,缺乏半格的忽略不计,请答复:此人左脚单脚站立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约是m2,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Pa,〔取g=10N/Kg〕
12、站在地面上的小宏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 ;
13、如图,一块砖的长、宽、高之比为4:2:1,把它按图示的三种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三种方式中假设桌面所受最小压强为P,那么桌面受到砖的最大压强为〔〕
A、2P;B、4P;C、8P;D、16P
14、以下措施哪个是为了减小压强〔〕
A、把刀刃摩得薄一些;B、书包带做得宽一些;
C、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D、针尖做得很尖。
15、如图,木块甲重3N、乙重5N,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
:8;:5;:3;:3
16、将一立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假设切去上半局部,那么木块的:〔〕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B、密度不变,压强减小;
C、密度不变,压强增大;D、密度压强都变小。
17、将一个质量为2kg、,,那么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取g=10N/kg)〔〕
;;;
18、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
A、原处站立不动;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C、赶快向岸边跑;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19、三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一样,A重10牛,B重7牛,C重5牛,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是〔〕
4
A、A最大;B、C最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20、质量相等的铜和铝,分别做成实心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那么〔〕
A、两者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B、铝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大;C、铜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大;D、条件缺乏。
21、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海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海处小得多。
2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B、在受力面积相同时,重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C、压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D、压力相同时,底面积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一定小。
23、当卡车的车胎发生漏气时,卡车对地面的压强将〔〕
;;;。
24、如图,几块完全相同的砖放在地面上,地面所受的压强相同的是:〔〕
;;;
25、如下列图,柱形杯内放有一冰块,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冰,冰熔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水,两压强相比较〔不计蒸发〕那么〔〕>p冰;<p冰;=P冰;
26、蹲着的人,当突然快速站立起来时,会觉得头有点昏,这是因为〔 〕
,造成轻微的脑贫血;
;
;
,造成轻微的脑贫血。
27、如下列图,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
实验题:
1、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
2、如下列图:通过甲、乙可得出的结论是通过甲丙可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此实验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3、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下列图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
5
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不能到达探究目的是〔 〕A.①③⑥;B.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计算题:
1、、,实验发现使沙地下陷相同深度需压强为2×105Pa,求野牛质量为多少t?〔g=10N/Kg〕
2、。求铁块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103Kg/m3〕
3、河面结冰后,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106Pa,质量是60Kg的学生想携带货物走过冰面。×10-4m2,如果他能平安走过冰面,他最多能携带多重的货物?
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专题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