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和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
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
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
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
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
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
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
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
本书引用的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言论,选自:①中共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卷),人民出版社年
年陆续出版;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人民出
版社年版;③于光远等编译:恩格斯《自然辩证
法》,人民出版社, 年。
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
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
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
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
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
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
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
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
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
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
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
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
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
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
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 恩格斯:《反杜林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
但是,自我理解为抽象的抽象,知道自己是无;它必
须放弃自身即抽象,从而达到了恰恰是它的对立面的本
质,达到了自然界。因此,全部逻辑学都证明,抽象思维
本身是无,绝对观念本身是无,只有自然界才是某物。
(马克思《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格斯全集》第卷,第页)
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
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
能进行。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页。)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
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
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
私有制最初的结果就是生产分为两个对立面(自然
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即分为土地和人的活动。土地没有
人耕作仅仅是不毛之地,而人的活动的首要条件恰恰就
是土地。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页。)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
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
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
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
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
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科,即维持工
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 马克思: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
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生产要素自然和人,而
后者还包括他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页。)
如果认为,劳动就它创造使用价值来说,是它所创
造的东西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那就错了。既然它是
使物质适应于某种目的的活动,它就要有物质作为前提。
在不同的使用价值中,劳动和自然物质之间的比例是大
不相同的,但是使用价值总得有一个自然的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页。)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
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
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并且在
劳动具
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 环境科学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