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是由【guoxiachuanyue00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1工作程序和内容

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
a)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
b)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c)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
d)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
风险点确定
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2和GBZ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
a)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参照GBZ/,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
GWMWBWL(1)
式中: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G——分级指数;
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
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B二粉尘
浓度实测值三接触限值。
,。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
表1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分级指数(G)
作业分级
W1
相对无害
1<GW6
轻度危害
6<GW16
中度危害
G>16
重度危害
b)接触化学物作业
参照GBZ/,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式(2)计算:
GWDWBWL(2)
式中:
G——分级指数;
WD——化学物危害程度的权重数;
WB——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危害指
数(THI)决定,THI按附录C计算,。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B二化学物浓度实测值三接触限值。
根据分级指数(G),将接触化学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
表2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
分级指数(G)
作业分级
GW1
相对无害
1<GW6
轻度危害
6<GW24
中度危害
G>24
重度危害
c)接触高温作业
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测T量结果按照GBZ/(I级)、中度危害(II级)、重度危害(III级)和极度危害(IV级)。
d)接触噪声作业
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依据8小时等效声级(LEx,8h)或40小时等效声级(Lex,w)测量结果、接触脉冲噪声作业依据声压级峰值(Lpeak)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n)
测量结果,按照GBZ/、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和极度危害。
e)接触电离辐射作业密封源和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根据作业工人接触的年有效剂量
(E),参照GB18871规定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分为四个级别,见表3。年有效剂量(E)的测量参照GBZ128。
表3电离辐射作业分级
年有效剂量(E)
作业分级
W1/10剂量限值
轻度危害
W3/10剂量限值
中度危害
W1/2剂量限值
重度危害
W剂量限值
极度危害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按式(3)计算:
n
TCiPMS(3)
i1
式中:
T——风险值;
n——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序号,i-n对应的取值(1〜n);
Ci——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的权重数;
M——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
S——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
P——各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
根据风险值(T),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4个级别,见表4。
表4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风险值(T)
风险分级
TW1
低风险
1<TW8
般风险
8<TW32
较大风险
T>32
重大风险
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色标注。

将以下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确定为重大风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风险值(T

大于32的作业岗位;——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


风险控制措施的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替代、隔离、通风、净化回收、密闭、应急等);——个体防护措施;
——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

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
e)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
f)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g)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
h)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

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2和GBZ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a)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参照GBZ/,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GWMWBWL(4)
式中:
G——分级指数;
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
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B二粉尘
浓度实测值三接触限值。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附录A-3,。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
表5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分级指数(G)
作业分级
W1
相对无害
1<GW6
轻度危害
6<GW16
中度危害
G>16
重度危害
b)接触化学物作业
参照GBZ/,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式(2)计算:
GWDWBWL(5)
式中:G——分级指数;WD—化学物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危害指
数(THI)决定,THI按附录C计算,。
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B二化学物浓度实测值三接触限值。
根据分级指数(G),将接触化学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
表6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
分级指数(G)
作业分级
GW1
相对无害
1<GW6
轻度危害
6<GW24
中度危害
G>24
重度危害
c)接触高温作业
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测T量结果按照GBZ/
将高温作业分为轻度危害(I级)、中度危害(II级)、重度危害(III级)和极度危害(IV级)。d)接触噪声作业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依据8小时等效声级(LEx,8h)或40小时等效声级(LEx,w)测量结果、接触脉冲噪声作业依据声压级峰值(Lpeak)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n)
测量结果,按照GBZ/、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和极度危害。
e)接触电离辐射作业密封源和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根据作业工人接触的年有效剂量
(E),参照GB18871规定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分为四个级别,见表3。年有效剂量(E)的测量参照GBZ128。
表7电离辐射作业分级
年有效剂量(E)
作业分级
W1/10剂量限值
轻度危害
W3/10剂量限值
中度危害
W1/2剂量限值
重度危害
W剂量限值
极度危害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按式(3)计算:
n
TCiPMS(6)
i1
式中:
T——风险值;
n——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序号,i-n对应的取值(1〜n);
Ci——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的权重数;
M——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
S——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
P——各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

根据风险值(T),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4个级别,见表4。
表8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风险值(T)
风险分级
TW1
低风险
1<TW8
一般风险
8<TW32
较大风险
T>32
重大风险
1112风险级别划分
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
别,分别以“红、橙、黄、蓝”色标注。
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将以下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确定为重大风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风险值(T)大于32的作业岗位;——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


风险控制措施的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替代、隔离、通风、净化回收、密闭、应急等);
——个体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