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王著教帝学书答案 】是由【guoxiachuanyue01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王著教帝学书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篇一:文言文(附答案)】
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
“此项
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
自刎而死。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
指项王给王翳看。王
翳,
汉将。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译文:
?(4分)答:
陶母责子
之。其少时(3)为(4)河梁吏(5),尝(6)以一坩鲊(7)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书(10)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8)见(9)饷,非唯(12)不益,乃(11)增吾忧也(13)。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少:(2)尝:(3)书:(4)乃: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你赞成陶侃的做法,还是赞成陶母的举措?为什么?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
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
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
也。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
,写出一个成语。太宗益刻意临学:、;若遽称善:。又以问著,对如初。
?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付子已()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你有什么体会?答案:
(2分)b(“属”跟随)
2.
(1)即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并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
(2)我听说汉军用千金来悬赏购买我的人头,并给予万户封地,我就送你这个恩惠吧。
:愧对父老乡亲,不愿苟且偷生。性格特点:勇武与豪放。(2分)
一)陶母责子:1(1)少:年轻。(2)尝:曾经。(3)书:信。(4)乃:反而。
这不但没有什么益处,反而增添我的忧虑。
观点必须正确,赞成陶母,为官必须清廉为公。
(二)王著教帝学书:1、c2、更加、精益求精;好、多多益善。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篇二:课外古文阅读翻译及答案(11—20)】
【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一个人牵着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欢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
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
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朗朗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烧制
的,狰狞(使人感到)害怕,可怕。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安阳韩性听说王冕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答案】
1①田埂、田畔高地②早晨2.(1)王冕听完后,就默默地记住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他苦读的事,认为他与众不同。
;寺庙借长明灯读书。围绕“学习成才”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如: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逆境出人才等。
十二、文征明习字【译文】
明朝书法家文徴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十本为标准,书法于是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有时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要再次更改,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更加精致巧妙。
【答案】
,一定再三修改,不怕麻烦。,获得很大的进步。
十三、薛谭学讴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去(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答案】
1•①学尽②阻止③遏止
,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十四、任末好学
【译文】
任末十四岁,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书籍)。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答案】
1■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
②昏暗(的话)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书籍)。
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十五、沈约笃志好学【译文】
沈约年幼丧父,家境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放下书卷(不知疲劳)。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答案】
(1)担心(2)听说(3)等到(4)学习(以??为师)
(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笃志好学(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十六、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人谗言被贬官,
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自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答案】
1■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揭示主题。
十七、王羲之窃读
【篇三:课外文言文训练一】
t>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腌鱼饷母。母封鱼付吏,反书责侃曰: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解释词语。(4分)
im
(1)少:(2)尝:(3)书:(4)乃:(4分)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还是赞成陶母的举措?为什么?(4分)
。
(二)王著教帝学书(10分)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___、;若遽称
善.:、;。(3分)又以问著,
对如初。
?(3分)
(三)孙叔敖①为楚令尹(11分)
[注:]①:孙叔敖:春秋时楚人,曾三度为楚相,有贤名。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与下文的父均指老人。③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④去:离开。
⑤患处之:祸患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意思是越把自己看得低。
⑦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1解释加点字:(2分):;臣不肖.:;(2句,6分)。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②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的态度如何,请你对作点评论。(3分)
(四)千金市骨(10分)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亲信的侍臣)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
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死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
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②于是不期年②所求有甚于生者c・①时时而间进d・①王之蔽甚矣
P4JJ
译句子:所求者生马,安
②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②横柯上蔽3事死马而捐五百金?(2分)
4、千里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2分)
5、郭隗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在进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4分)
五)《与顾章书》(吴均)(8分)
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
争霞(3),孤峰限(4)日,
幽岫(5)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
岂徒语哉!注释:
正准备隐居。(3)(4)(限)遮断。
向往的意思。(7)
5)〔幽岫〕
幽深的山穴。(6)〔重〕这里是
[竹实]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8)〔资〕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6)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7)。山谷所资(8),于斯已办,仁智之乐,
1)[仆]作者谦称。(2)〔还觅薜萝〕意思是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出产。1、解释加点字:(2分)
遂葺宇其上()于斯已办()2、翻译:仁智之乐,岂徒语哉!(2分)
3、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
答)(2分)
4、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2分)
(六)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共
6分,每小题3分)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立有间()
③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2)翻译句子: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3分)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3分)
(七)杨震拒金大将军邓骘闻其(杨震)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①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②君不知故人,何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答:!3.“杨震拒金”一事表现了杨震的品质。
(八)赵人患鼠(12分)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何不去之乎?”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①赵人患鼠()②中山人予之()③何不去之乎()④不病于无鸡乎()⑤是非若所知也()©穿吾垣()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答:。?(3分)
答:。参考答案
(一)陶母责子:1(1)少:年轻。(2)尝:曾经。(3)书:信。
(4)乃:反而。
,反而增添我的忧虑。
,赞成陶母,为官必须清廉为公。
(二)王著教帝学书:1、c2、更加、精益求精;好、多多益善。
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三)孙叔敖为楚令尹:1•①动词,穿着②贤能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
,就完全能够治理好楚国。: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孙叔敖的态度不是恼怒,而是虚心求教,如:动作上“正衣冠而见之”,“再拜”;言语上的“敬受命”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些都说明孙叔敖居高位却能虚心求教,这个说明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四)千金市骨:1、(1、用)(2、扔)(3、同返,返回)(4、买)2、b
3、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4、表达了求得千里马的心非常诚恳。
5、希望燕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借事说理,象征手法,千里马象
征人才,收到的效果显著,最后一段即是明证。
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绵绵成韵。(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山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彩,深山中的小溪孕育着翠绿水响出声,猿猴啼叫。花朵互相交杂,绵绵不断,)
(五)《与顾章书》:1、(1、修筑)(2、这里)2、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3、森壁争霞,啼。英英相杂,峰遮断了太阳色。蝉鸣鹤叫,像音乐的韵律4、在黑暗的封建社会能够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采取回避矛盾的隐居方法,毕竟有些消极。要像周敦颐笔下的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六)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1)①雨后或雪后转晴②一会儿③通“披”2、自己吃饱了还应该知道别人正挨着饿,自己穿暖了,还应该知道
别人正受着冻,自己安逸了,还应该别人正在劳动受累。
3、因为晏子的谏议有说服力,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七)杨震拒金:1、举:推举、选拔、推荐何:为什么(2分,每个1分)
(它)送给他们(子孙),(1分)不也(很)丰厚吗!(1分)(答“廉洁”或“自律”都给2分)
(八)赵人患鼠:1、①患(受灾)②予(给)③去(赶走或除掉)④病(担忧,害怕)⑤若(的⑥垣(墙)2•没有鸡只是不吃鸡(也就)罢了,(1分)离挨饥受冻还很远。(1分);两害相权,取其小;对人或事应看主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等。(答对一点即给2分)(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王著教帝学书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