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拉链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拉链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拉链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拉链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以限制拉链头相对拉链滑移的拉链限位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在手提袋、行李箱、背包等对象或其类似物上,皆装设有一用以开启与闭合的拉链结构,此拉链结构通常是在单一拉链上设置有一或两个具有拉柄的拉链头,以通过拉链头在拉链上往复滑移而开启拉链或使拉链闭合。而为防止使用者在携带对象时,在不预期的情况下被他人开启拉链或受到外界异物(如铁丝或挂勾等)的勾扯拉掣而使拉链被开启,通常在拉链结构上会设置一拉链锁,用以将拉链头固定在拉链上的固定位置,藉以让拉链无法被任意开启,进而达到防止容置于对象内的个人物品(例如可携式计算机或书籍等)被他人偷窃或掉落遗失的目的。拉链锁的组成结构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针对具有二拉链头的拉链结构所设置的拉链锁,另一则是可通用于单一拉链头及多个拉链头的拉链锁。其中,针对具有二拉链头的拉链锁而言,是在将锁具结构结合在其中一拉链头上,让另一拉链头片可以与之靠近,而通过锁具结构将两者穿设固定在一起,以通过二拉链头在受到不预期外力拉扯时,可紧靠在一起的方式同步滑动,并且配合锁具结构上所设置的号码转轮设定开启密码,以避免拉链被任意开启。上述的另一种拉链锁,则是常见于应用在背包或行李箱上的附加式锁具结构,这种锁具结构通常事先被固定在背包或行李箱上,并且设置在紧邻
于拉链结构的一侧。此外,于锁具结构上具有一个以上的拉柄置入槽,可供拉链头的拉柄置入其中,并且以内建于锁具结构内部的固定杆穿过拉链头的拉柄,使拉柄被锁定连结于锁具结构上。之后,再伴随密码的设定使拉柄无法轻易的自锁具结构上脱离,以达到使拉链头无法相对拉链移动的状态。然而,上述的拉链锁的结构组成过于复杂。并且在使用上,使用者必须时常的更换密码并牢记密码,才能顺利的完成开锁步骤。因此,当使用者在单趟的旅程中往返于不同的地点,并随时有使用容置于对象内的物品的需求时,使用者必须依序的完成复杂的解锁程序后才能顺利的将物品从对象内取出,并且在程动至下一地点前又必须再次的将锁具结构上锁并设定密码,如此反反复覆的上锁与解锁程序,将徒增使用者的困扰及不便。此外,现有的拉链锁大部分是为了具有二拉链头的拉链结构所设计,因此对于仅具有单一拉链头的拉链结构而言,目前的做法仍是采用相同的固定手段,通过锁具结构的固定杆穿设过拉链头的拉柄的固定方式,将拉链头锁固于对象上。因此,同样存在有锁具结构过于复杂,而造成使用者相当大的困扰,并大幅降低使用者使用背包及行李箱等对象的
y^^、1^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限位组件,藉以改进现有拉链锁仅适用于单一拉链上设置有多个拉链头的拉链结构,以及现有拉链锁的组成结构过于复杂,所造成拉链锁不易解除锁扣状态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限位组件,适用于一对象,此对象具有一拉链及一拉链头,拉链头可于拉链上往复滑移。拉链限位组件包括有一本体、一第一弹性组件、一制动件以及一抵止件。本体内具有一滑动轨道,滑动轨道的一侧壁设置有一卡合部。第一弹性组件设置于滑动轨道内,且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本体。制动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动轨道内,制动件连接于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制动件凸设有一卡抵部,卡抵部可选择性的嵌设于卡合部内,令制动件保持于一释放位置。当卡抵部脱离卡合部,第一弹性组件推抵制动件于滑动轨道内滑移至一止挡位置。抵止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制动件相对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侧,第二端配置于拉链头的一侧。当制动件位于释放位置,第二端与拉链头相隔一距离,当制动件位于止挡位置,第二端抵顶于拉链头,以制止拉链头相对拉链滑移。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制动件可于本体的滑动轨道内往复位移,而一并带动抵止件相对拉链头靠拢与分离的设置方式,让制动件在受到第一弹性组件的
弹性作用力的推抵,使抵止件持续的压制于拉链头,而提供拉链头一对抗外力拉掣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拉链头自由滑移的能力受到限制,而能避免拉链被随意开启。并且,由于是采用抵止件压制于拉链头的设置方式,因此可方便应用于仅具有单一拉链头的拉链结构。同时,由于使用者仅需推动制动件于释放位置及止挡位置的间往复位移,即可完成拉链头的上锁及解锁程序,因此大幅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及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本体110滑动轨道120开口130卡合部20制动件210壳体220第二弹性组件230按钮231压制部232按压部233卡抵部
30第一弹性组件40抵止件410第一端420第二端430导管440推杆441卡勾50物件510背带520拉链530拉链头d距离Pl释放位置P2止挡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揭露的拉链限位组件,适用于一对象上,此对象设置有一拉链及一拉链头,让使用者可通过拉掣拉链头于拉链上往复滑移,以开启拉链将一物品
(如计算机、书籍或日常用品等)置入对象内部,或将拉链关闭使物品被包覆于对象内而受到保护。因此,此对象可以是设置有拉链及拉链头的袋体、盒体或箱体等,例如为背包、手提袋及登机箱。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对象为背包做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拉链限位组件,其包括有一本体10、一制动件20、一第一弹性组件30及一抵止件40。本体10设置于一对象50的背带510上,例如为背包的后背带或斜背带,对象50的一侧面上并设置有一拉链520及一拉链头530,拉链头530是于拉链520上往复滑移而开启拉链520或关闭拉链520,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拉链头530常态的关闭拉链520做为举例说明。本体10具有一滑动轨道110以及一连通滑动轨道110的开口120,并且于滑动轨道11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卡合部130,卡合部13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凹陷于滑动轨道110的侧壁的凹槽结构。制动件20设置于滑动轨道110内,并且可于一释放位置Pl及一止挡位置P2之间往复位移。制动件20具有一壳体210、一第二弹性组件220及一按钮230,壳体210设置于本体10的滑动轨道110内,壳体210具有一容置槽211,第二弹性组件220及按钮230分别设置于容置槽211内。并且,第二弹性组件22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以压缩弹簧的形式连接于按钮230及壳体210之间。按钮
230具有一压制部231及一按压部232,压制部231容置于本体10的滑动轨道110内,并且压制部231的宽度大于本体10的开口120宽度,因此使压制部231受到第二弹性组件220的推抵而在滑动轨道110内抵顶于本体10,并且使按压部232露出于开口120外。其中,按钮230的一侧边并凸设有一卡抵部233,卡抵部233对应于本体10的卡合部130。当制动件20位于释放位置Pl时,按钮230的卡抵部233是嵌设于本体10的卡合部130内,使制动件20被暂时地限位于释放位置Pl。
第一弹性组件3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以压缩弹簧的形式设置于本体10的滑动轨道110内,并且第一弹性组件30相对的二端分别连接于本体10于滑动轨道110内的一壁面以及制动件20的壳体210上。当制动件20位于释放位置Pl时,制动件20是于滑动轨道110内压缩第一弹性组件30。当制动件20的按钮230压抵第二弹性组件220,使按钮230的卡抵部233脱离本体10的卡合部130时,制动件20是受到第一弹性组件30的推抵而自释放位置Pl位移至止挡位置P2,并且使制动件20暂时地被限位于止挡位置P2。抵止件4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410及一第二端420,第一端410连接于本体10,第二端420则设置于物件50上相邻于拉链头530的一侧。其中,抵止件40具有一导管430及一推杆440,导管430的一端连接于本体10,导管430的另一端固定于物件
50上相邻于拉链头530的一侧边,并且与拉链头530之间相隔一距离d。此外,导管430相邻于拉链头530的一端是朝向拉链头530的方向设置,并且与拉链头530于拉链520上的滑移方向倾斜一角度。推杆440的一端连接于制动件20相对第一弹性组件30的另一侧面,推杆440的另一端则穿设于导管430内,并且于穿出导管430后对应于拉链头530。因此,当制动件20于释放位置Pl及止挡位置P2之间往复位移时,制动件20—并带动推杆440于导管430内往复位移,使推杆440对应于拉链头530的一端朝拉链头530靠拢或与拉链头530相互分离。其中,推杆440对应于拉链头530的一端具有一卡勾441,卡勾441的结构形式是匹配于拉链头530的一侧边的结构形式,使推杆440靠拢于拉链头530时,可通过卡勾441贴抵并扣合于拉链头530,以阻挡住拉链头530于拉链520上的滑移路径,进而限制拉链头530于拉链520上的自由滑动能力。此外,由于制动件20是连接于第一弹性组件30以及抵止件40之间,并且受到第一弹性组件30的推抵而于滑动轨道110内往复位移。因此,在制动件20的设置上,还可省略壳体210的设置,而直接以按钮230连接于第一弹性组件30以及抵止件40之间,并且以第二弹性组件220抵靠于本体10的设置方式,同样可通过按压按钮230,使按钮230的卡抵部233脱离本体10的卡合部130,而可达到使按钮230于释放位置Pl及止挡位置
P2之间往复位移的作用。此仅为制动件20在本体10内配置方式的不同,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拉链限位组件的使用上,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制动件20的按钮230,使卡抵部在按钮230压缩第二弹性组件220后脱离于本体10的卡合部130。此时,第一弹性组件30通过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将制动件20从释放位置Pl推抵至止挡位置P2,一并使推杆440受到制动件20的带动而朝向拉链头530靠拢。当推杆440的卡勾441扣合于拉链头530,推杆440是受到第一弹性组件30施加于制动件20上的推抵力量影响,而紧迫的抵顶于拉链头530上,使拉链头530受到此外加压力而被限位于拉链520上。因此,当拉链头530遭受到不预期外力的拉掣时,例如遭受外人的故意拉动或者是被铁丝或挂勾等外物勾扣牵引时,可通过推杆440施加于拉链头530的抵顶力量提供其与不预期外力相对抗的反作用力,进而制止拉链头530沿着拉链520滑移,因此可有效避免拉链520被任意开启的情形发生。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制动件可于本体内往复运动,且一并带动抵止件相对拉链头相互靠拢或分离的设置方式,可简化现有拉链锁的组成结构。同时,通过制动件于释放位置及止挡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即能使抵止件靠拢并压制于拉链头或者是与拉链头相互分离,进而完成拉链头的上锁及解锁程序。因此,使本发明所揭露的拉链限位组件在操作上具有相当大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适用于一对象,该对象具有一拉链及一拉链头,该拉链头能够于该拉链上往复滑移,其特征在于,该拉链限位组件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内具有一滑动轨道,该滑动轨道的一侧壁设有一卡合部;一第一弹性组件,设置于该滑动轨道内,且该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于该本体;一制动件,能够滑动的设置于该滑动轨道内,该制动件连接于该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该制动件凸设有一卡抵部,该卡抵部可选择性的嵌设于该卡合部内,令该制动件保持于一释放位置,当该卡抵部脱离该卡合部,该第一弹性组件推抵该制动件于该滑动轨道内滑移至一止挡位置;以及一抵止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制动件相对该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侧,该第二端配置于该拉链头的一侧,当该制动件位于该释放位置,该第二端与该拉链头相隔一距离,当该制动件位于该止挡位置,该第二端抵顶于该拉链头,以制止该拉链头相对该拉链往复位移。
,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件还具有一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于该制动件,该第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选择性的接触于
该本体,当该制动件压缩该第二弹性组件,该卡抵部脱离该卡合部。
,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件还具有一按钮及一壳体,该壳体能够滑动的设置于该滑动轨道内,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该按钮及该第二弹性组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并且该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于该按钮,该第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接触于该壳体。
,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一连通该滑动轨道的开口,该按钮具有一按压部及一压制部,该压制部的宽度大于该开口的宽度,该第二弹性组件常态的推抵该压制部于该滑动轨道内抵顶于该本体,令该按压部露出于该开口。
,其特征在于,该抵止件具有一导管及一推杆,该导管的一端连接于该本体,另一端配置该拉链头的一侧,该推杆的一端连接于该制动件,另一端穿过该导管并对应于该拉链头,当该制动件位移至该止挡位置,一并带动该推杆抵顶于该拉链头。
,其特征在于,该抵止件的该第二端具有一卡勾,该抵止件以该卡勾扣合于该拉链头。
全文摘要
拉链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