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波谱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波谱名词解释
医院药学零陆一班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说明:以下如有错别字的请自己更改和补加其他名词解释
第一章紫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某些饱和的原子团本身在近紫外区无吸收的,并不“发色”,但其与发色团相连或共轭时,能使发色团的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常用的助色团有—OH,—OR,—NR2,—SR,—Cl,—Br,—I等。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3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4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
第二章红外光谱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
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医院药学零陆一班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
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9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10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第三章核磁共振
1化学位移:是指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质氢核所在的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偶合常数: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干扰强度可用偶合常数表示。
3 NOE效应:在观测1H-NMR时,使用第二射频场照射某一核,使其饱和,则空间上与之相近的另一核信号将增强,此作用简称为NOE效应。
4 n+1规律: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氢核时,将显示n+1个-1
医院药学零陆一班波谱解析名词解释小峰。这就是
n+1规律。
5饱和:核连续吸收电磁波,原来过剩的低能态核逐渐减少,吸收信号的强度就会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个现象称为“饱和”
6弛豫:在外部磁场中,低能态的核一般要比高能态的多一些。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迁移到高能态的核会经过非辐射的途径释放能量而回到原来的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之为“弛豫” 7自旋偶合: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自旋偶合。
8化学位移等价:分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具有相同的化学位

波谱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0-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