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客家祖地.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宁化客家祖地旅游规划与开发
宁化客家祖地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概况
二、优势与制约因素
三、市场需求分析
四、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五、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六、阶段工作安排
七、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八、保障措施
九、旅游设施及其相关建设
十、总述
一、概况
(一)宁化石壁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是福建通往江西的一大要冲。全境总面积2407平方公里,。是全省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其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巨大。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说的就是闽赣边地的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狭义的石壁,只是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但是,在客家民系孕育和形成的过程中,“石壁”的地理范围不限于石壁村,而是以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边地。石壁客家祖地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世界近亿客家人从这里播衍、开拓、奔赴五洲四海,众多海外乡贤归故里、拜灵源,石壁客家祖地亦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二)历史 客家民系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过大约从东晋到南宋的900左右年的时间而孕育成熟的。位于宁化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入境定居。唐朝末年,当时由中原迁居到鄱阳湖附近等地的客家先民,为避战乱,又向赣、闽、粤三省的结合部迁移,并大多数进入宁化,且主要聚居在石壁。客家民系形成之后,由于战乱、政府奖掖及开拓发展之需要等多方面原因,客家人开始以石壁为中心的闽赣地区向国内外迁徙,而今遍布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石壁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
(三)现状 近几年来,一批批客家乡贤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回到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寻根祭祖。为联谊世界客属,弘扬客家精神,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10月定为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月,并于10月16日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每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祭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家后裔前来晋谒。宁化近年正集中力量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并聘请北京专家设计客家祖地文化工程。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石壁客家祖地扩建工程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完工后,石壁客家祖地将申报国家4A级景区,以更加宏伟的气势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 资源
宁化县旅游业起步于1991年,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具备“一日游”规模。宁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它融奇特自然景观和珍贵人文景观于一体,主要旅游资源是以石壁客家祖地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以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客家祖地、红色苏区、地质公园”三大旅游品牌,其中特色资源是客家祖地,优势资源是山水溶洞。
二、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优势分析
1、客家文化的习得性
通过旅游学习异地的历史文化,丰富自身的社会人生阅历是文化旅游的出发点。客家文化旅游过程中,客家文化景观、客家物质文化载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发挥着强大审美教育功能。由于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新兴中产阶级和服务阶层密切相关,文化旅游的游客多为教育层次较高人群瞵J,文化旅游同其它文化消费一样,与较高收入、较高文化程度、较高年龄有关。因此,文化习得性成为客家文化之旅的最基本特征。
2、政府的支持引导。
福建各级政府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也非常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旅游快速发展的措施,积极引导客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3、客家风情具有深度体验性
基于文化需求动机,文化旅游被赋予深度体验的特征。这使得文化旅游成为最能彰显游客个性的旅游类型。这种深度体验,在客家文化旅游中一方面表现为游客滞留时间较长而导致的文化习得深刻;一方面表现为游客倾向于个性化地全方位获得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体验,因此。客家文化风情的全面深度体验成为旅游体验的关键所在。
4、主客的交往互动性
主客的交往互动是实现文化旅游目的的关键途径,为达到对客家文化的深度体验,主客文化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客家文化旅游过程始终贯穿主客的交往互动。游客的良好文化素质为此提供了文化基础,浓厚的怀旧情结、文化性动机则是这种交往的内驱力,文化旅游产品在此充当重要的纽带作用。
5、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
文化旅游吸引主要由文化距离与文化差异形成,所以文化旅游产品具有突出的地方性、时代性和场景性。自然的季节性和文化的节庆性成为文化旅游基础,然而,更重要的是文化旅游呈现出民间文化俗性和上层文化雅性共享现象。无论民俗文化之行,还是高

客家祖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zhluyin
  • 文件大小1.87 MB
  • 时间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