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规树家风强党性心得体会
学家规树家风强党性心得体会:
古人云: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 齐家是治国和修身的枢纽。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而家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元,一个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家庭这个细胞的。因此,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所形成的良好风气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也铸成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倡导良好家风,弘扬廉洁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我们的职责所系。
古往今来,良好的家风赋予一个人成长成才一种内助力,这就好像出现了一股奔腾向前的浪潮,可以避开暗礁让人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促其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勉励自己,为世人所称道。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他的父亲欧阳观在任州府刑狱推官时清正廉洁,无半点积蓄。欧阳观曾说: 不要因积财损害我清廉自守的素志。母亲郑氏也经常用欧阳观生前的言行教育、鼓励儿子。相反,一个家庭如果充斥着不良言行,信奉腐朽低俗文化,很难想象会对其家庭成员成才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从那些家族式腐败中,可以看出良好家风对于社会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够促使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腐蚀侵扰,而且能够促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而严于律己,恪尽职守。
那么党员干部怎样才能树立良好家风呢?
首先,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方面,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弄清楚自己做官是为了什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为了谁。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岗位,都要一如既往地服务好群众,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为群众谋利益,摆正党风政风与家风的关系,严守廉政防线。
其次,要防止权力被亲情绑架。家风是一种普遍存在,必然对党员干部的品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家风不是小事,它关系到党员干部作风能否端正。立家规、树家风不仅要求党员干部自身要言行一致,为身边人做出表率,而且要求党员干部自身要不包庇不纵容,不姑息迁就,不被亲情左右。
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朱德引导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这些伟人没有留给后人家财万贯,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家风决定家业成败,愿所有党员干部能保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树一方口碑给百姓。
学家规树家风强党性心得体会2: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陆续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被采访者大致有这些回答: 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招风惹事要孝顺做人诚实厚道讲诚信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话题不仅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热议。笔者认为,社会进步,思想意识、道德标准、文化认知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并没有根本变化,家风不仅调节家庭成员内部关系,规范家庭成员日常品行,也能影响民风社风,促进社会环境良性发展。中国逐渐进入小家庭时代的今天,重拾良好家风很有必要,正逢其时。
作为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正家风。《大学》云: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礼记》亦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上说的都是领导干部,他们对社会影响很大。行政首长负责制必然导致一把手的家风会在身边造成巨大影响。春秋时,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席散后一起射箭娱乐。齐景公每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文武百官都是
学家规树家风强党性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