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第1页/共40页
主要内容:
一、校园规划设计研究对象
二、中国近代大学发展概况
三、校园规划程序
四、大学空间形态的原型与形成原理
五、校园空间结构规划布局模式
第2页/共40页
一、校园规划设计研究对象
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案例情况,从校园规划的校园择址,总体规划平面构图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道路交通、校园绿化、校园空间、校园景观、校园建筑,高校用地指标、校园规划可持续发展来探讨高校校园存在的问题和规划设计的原则。
第3页/共40页
二、中国近代大学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历史分期,是从1840年帝国主义入侵之后,随着中华封建帝国的逐步衰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清末在洋务运动开办了进行洋务教育的近代新型专科学校。
1862年由清政府总理外国事务衙门设置的京师同文馆这类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先声,洋务学校一般规模较小,校舍简单。
1895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天津海关道盛宣怀设立“天津西学学堂”以后改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该时期的大学,课程设置简单,教学设备少,师生员工不多,校园规模不大,校舍多沿用旧有的书院、科举兵院、王公府第、官府衙门作为校园。
“北洋工艺学堂”始创于1903年,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
第4页/共40页
19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学校,早期只在沿海岛屿设立规模小、程度低、附设在教堂中作为传教辅助机构的教会学校。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迅速增加,校址向内地深入,教会大学成为中国近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历史阶段的大学规划,主要是借鉴欧美近代大学学院派的规划体系,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教学区一般围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取向则是中西兼容的。
第5页/共40页
20年代初,我国高校的校园受欧美影响,强调轴线对称和庭园、广场为中心的布局模式。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建国初期的十余年间,高校建设有较大的发展,但从规划到设计,主要学习苏联的模式。校园功能上受固定形式所限,造成一些使有功能和朝向等方面的不合理。校园教学楼群规划时一般为教学楼正立面的教学区正对着学校大门,并以教学楼式图书馆为中轴线的端点,两侧排布教学辅楼,在总体上形成规整对称的格局。
第6页/共40页
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手段与设施变化导致学校校园规划扩大,建筑需求增加,现有的老校园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形成了全国范围内兴起建设高校校园的高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校园建设主要是以下四种情况:
①老校就地改造,再开发,如清华大学;
②老校扩展,易地建分校,如上海交大在阂行建分校,中山大学在珠海建分校;
③弃老校,易地另建新校,如吉林大学;
④新建学科新学校,大学城模式,如广州大学城。
这时校园规划布局上采用了自由布局的方法,打破了以往强调平面和空间对称、工整的布置格局,充分利用己有的地形,地物条件,形成不拘一格的布局特色,达到了校园建筑群体,单体形式多样,错落有致的布局效奥。
第7页/共40页
历史上的大学校园和建筑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和建筑。
1994年出版的《建筑资料集成3》认为:大学校园经历了一个仍附于建筑,独立于建筑,多幢建筑集中,分散式(教学与居住分离)、大规模校园的发展阶段,也有从校园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入手,认为大学校园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四种类型,即历史上布局相对集中的大学城、散布在城市中的多中心结构大学校园,城市市区中的校园大学和郊区型大学校园。
第8页/共40页
三、校园规划程序
校园规划工作程序的要点
(1)提出项目建议书;
(2)申请立项,要得到确认,以进入规范性操作。
(3)进行可行性研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4)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出规划设计任务书,内容要尽量具体、详尽、明确,这是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5)招标委托
(6)规划设计成果通过正式专家评审会评审,以及综合领导与群众多方面的意见后,确定校园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
(7)按规范要求完成校园总体详细规划的正式设计文件。
(8)上报主管领导部门审定、批复、方可生效执行。
第9页/共40页
四、大学空间形态的原型与形成原理
1)都市中的大学街
2)中庭式的大学院落(Yard)
3)宫殿形式的大学空间
4)校园(Campus)
5)现代大学空间体系
第10页/共40页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