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旅游业的若干作用和发展特点 .doc论台湾旅游业的若干作用和发展特点
近四十年来,台湾旅游业发展迅速,它既从普遍性的角度影响了台湾社会,又从特殊性的角度接受台湾社会施加的影响,两者相互交织。本文拟就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台湾社会的若干政治、经济作用作一探讨。
一
近四十年来,旅游业在台湾的国际收支、国民所得、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税收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其中一些问题已有论文涉及。这里仅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
(一)国际旅游业对台湾国际收支的影响
从发展的过程看,国际旅游业对台湾国际收支的影响可分为三个有所不同的阶段。第一,平衡国际收支结构阶段(1956年至1983年前后)。1949年后,台湾经济重建面临的一个极大问题就是外汇,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诸如发展进口替代工作、保护关税等措施,以限制进口,防止外汇流失。从1951年起,台湾开始接受美国的“军援”和“经援”,据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公布的数字,1951一1965年间,台湾接受“经援”和“军援”,“美援”成为刺激台湾经济复苏、平衡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力量。由于台湾国际旅游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创汇能力有限,1956—1964年间,。但是,到六十年代中期后,随着“美援”的终止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创汇能力的增强衡国际收支结构的积极作用。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台国际旅游接待业弥补外汇逆差的积极作用是相当明显的。1965--1969年间,%、%、%、%%。
自七十年代起,台湾外贸开始出现顺差,但我们发现,1970一1982年间,,,,。这表明如果扣除旅游业的创汇收入,,。
第二,调整国际收支结构时期(1983年前后到1992年前后)。从1983年起,台湾对外贸易顺差急速膨胀,1982年的外贸顺差不过是15亿美元,1983年则增加到34亿美元。据统计,1983—1989年间,。但伴随着庞大的外贸顺差而来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以及由此衍生的针对台湾的政治压力,八十年代起,美国频频对美台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作出强烈反应,直至威胁要援用贸易法第301条款进行报复。为了维护美台关系,台湾当局不得不采取诸如多次派采购团赴美采购、促使台市对美元大幅升值、开放岛内市场、放宽农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限制、降低关税、解除外汇管制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大都是是牺牲了台湾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有形贸易顺差无法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通过开放国民出岛旅游,以无形贸易的方式把大量的外汇以旅游支出的形式重新流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缓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而且也可以缓和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衍生的政治压力。据统计,1984--1990年间,台湾国际旅游业创汇累计达117亿美元,而同期出岛旅游支出则大大超过200亿美元。总之,旅游业通过调整国际收支结构表现出来的政治影响已相当明显。
第三,冲击国际收支结构阶段(1992年前后至
论台湾旅游业的若干作用和发展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