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探究.doc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探究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语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使用委婉语。委婉语的存在,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社会文化差异的体现,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本文主要对汉语与英语中的委婉语的使用、表达和功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以便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别,重点研究了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表达功用
人类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因为语言有它的多样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但在这些差异当中,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就是委婉语的使用。使用委婉语,是不同种族、不同国家日常交往的重要方式。使用委婉语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委婉、迂回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目的是回避一些人们禁忌的事物或是由于直接表达会给对方造成不快而影响彼此的关系。委婉语就是降低语言表达上的激烈刺激,规避敏感话题,起到缓解矛盾和修饰美好的功用。
在汉语的使用中,委婉语只是一种修辞方式,是指人们依据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公用信息而采取含蓄、迂回的语言进行的语义表达。而英语中的委婉语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委婉语的英文是euphemism,字面意思可以用
“word of good omen”来解释,就是说好的话,或好的说法的意思。因为委婉语这个单词可拆开来分析,词头“eu-”的意思是“good”
(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这样就更易于理解了。婉转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修辞方法,通过对委婉语的分析和探究,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更利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因为委婉语的产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很大程度上它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方式、社会发展和价值取向等。在英语与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既可以体现两种语言的中西文化差异,又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一、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开始委婉语是伴随着禁忌语的产生而出现的。远古时期,人类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害怕的心理,就把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神、鬼等。渐渐的人们就把生活中所有无法解释的现象认为是神灵所为,进而产生敬畏,便人为的对神灵、鬼神等加以尊称、美称,以求达到神灵保佑、驱祸避灾的目的。而在日常的表达中就会对神灵加以禁忌,因此就产生了委婉语。
人类历史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当宗教产生后,西方国家人们的灵魂信仰便跟宗教、基督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对宗教有关的词语就变得无比神圣,对于神灵也不能直呼其名。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委婉语。例如在西方国家对于上帝的名字Johovah(耶和华)是基督教中最大的禁忌,人们是不可以直呼其名的,教徒们只能称上帝为 the Almighty(全能者),或者the Savior (救世主)等等。而在东方国家,自佛教产生以来,历经上千年的佛教文化传承,人们在语言表达时也产生了一些委婉语,如
“佛主”、“菩萨”等,用这些词语来表达那些有道德修行的高人。
人类生活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阶级。而阶级的产生使统治者高高在上,被统治者则要对统治者加以尊称,以显示统治阶级的地位与权威。因此很多委婉语也随之产生。像西方国家中
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