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家乡风景名胜安徽
走
进
安
徽
安徽华位于东西北部、横跨长江、淮河流域, 旧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名安徽、清代始置安徽省。安庆地区古有皖国之称, 因此安徽又简称“皖”。全省人口 5469 万, 以汉族为主, 另有回、满等民族。全省面积 13 万多平方公里, 省辖地级市 9 个, 在 7 个地区设行政公署, 省会为合肥。
简
介
山
水
人
文
安徽人文
名人馆
老子生卒年不详。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活于春秋后期,楚国相县曲仁里人(今涡阳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为管理藏书的史官)。后辞官返里,修《道德经》,提出无为、公平、简政、反战的政治主张。由于他学识渊博,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老子周游至函谷关,关令尹喜留其著书,遂著《道德经》上下篇,其后不知所终。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曹操(155~220),字孟德, 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县(今河南许县东),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遂同孙、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与其子曹丕、曹植皆为先秦文学之后又一个辉煌期——建安文学时期。曹操的遗著有《魏武帝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老子
朱元璋(1328~1398) 濠州钟离(今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又名兴宗,字国瑞。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出身贫苦,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今南京),自称吴国公。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军力。至正二十八年建都应天(今南京),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
名人馆
包拯(999~1062) 字希仁,天圣进士,北宋庐州合肥人。历任广东端州知郡事,西北转运使、江宁庐州知府,开封府尹,监察御史,大理寺评事,天章阁侍制,龙图阁学士,大学士,枢密副使等职。死后谥为孝肃,人称包公。他任开封府尹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开一代清官之风范。遗著有《包孝肃奏议》10卷。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多作为小说、戏剧题材。元杂剧有《陈州粜米》等剧目。今合肥有包公祠、包公墓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曹操
包公像
陶行知(1891~1946) 原名文浚,歙县人。民国3年(1914)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民教育和乡村教育,先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生活教育社、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学校,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集》、《行知诗歌集》、《古庙敲钟录》等。
名人馆
邓稼先(1924~1986) 怀宁人。
民国37年(1948)留美,获物理学博士,曾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第九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学部委员,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被誉为中国“两弹元勋”。
陈独秀(1879~1942),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安庆组织爱国会,次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民国4年(1915)主编《新青年》杂志,次年任北大教授。民国7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9年在上海组织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民,并连任两任。
名人馆
胡适(1891~1962) 绩溪人。早在民国6年(1917)就积极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革,参与编辑《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后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反对马列主义。民国27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民国31年任行政院最高顾问。民国3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后侨居美国。一生曾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著作等身。
杨振宁(1922~) 合肥人。民国33年(1944)获西南联大硕士,次年留美。民国3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理论
探访家乡风景名胜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