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方向.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XXXX大学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方向

作者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成绩: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各种弊端及国家政治政策导致建筑行业、房地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研究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给予参考。
tp:///view-
关键词: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创新
引言
组织机构是支撑企业生产、技术、经济及其他活动的运筹体系,是企业的“骨骼”系统。没有组织机构,企业的一切活动就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合理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从建筑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来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直线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1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从企业经营环境看,新中国建筑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1978 年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计划手段主导组织结构调整,后一阶段是由计划主导组织结构调整向市场主导逐渐过渡的过程。根据不同时期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每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小的阶段。
1949~1957年高度集中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和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沿用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央集权的工业管理体制成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制度环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不断分割企业经营管理权。
1946 年开始对解放城市实施接收政策,全面接收官僚资本主义建筑企业的资产,作为国营建筑企业经营,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实施接管,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基础建立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所有、集权管理”。
“大跃进”、“大压缩”、“经济调整”对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1958~1965年)
1958 年“大跃进”运动(1958~1960 年)在全国各行业展开,由于权力下放过多、过急,导致建筑业企业数量急速地膨胀,集团所有制建筑企业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升格为国营企业。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企业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造成人为的“条块”分割,限制了企业间的协作。
1961~1962 年中央政府开展“大压缩”运动,将建筑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压缩,除将“大跃进”时期升格的建筑企业全部下放以外,撤回部分省市的建筑工程局。
1963 年中央政府实施“经济调整”政策,将经济管理权限再次集中到中央一级,上收一批下放不适当的建筑企业,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建筑业组织得以恢复。同时进一步明确加强企业与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并尝试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管理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文化大革命”对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破坏(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筑业通过下放建筑企业,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形成以“块块”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体制。1967 年7 月1 日,建筑工程部实行军事管制,各部直属建筑企业交地方“革命委员会”领导,建工部失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方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7-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