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
讲座人:高捍东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一个日本学者的话:
“要想为难一个哲学家,就请问他‘什么是哲学’和‘哲学能给我们什么’。而一个哲学家若被问到这两个问题时,理当不做回答并愤然离去。”
当我在校园里听到那不绝于耳的“哲学到底有什么用”的疑问声和以清高轻蔑的口气谈论哲学时,我偶尔只能以哲学家惯有的平静和苍白的语言回击说:“哲学之无用实乃其大用是也!”
哲学与政治:
哲学确与现实政治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存在那种专门为现实政治进行辩护或服务于政治的哲学,但为政治服务绝不是哲学的唯一功能和主要功能,它也无须非要与某种政治理念保持一致,更不能等同于某种政治理论,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分界线,不容混同。我们中国的哲学教育……让受教育者认为哲学就是政治或政治理论,这实在是我国哲学教育的失败和偏失。
一、分析对哲学一些看法
A、“哲学家是那种专门制造考验人的智力作品的人,其中一些哲学家是无事生非、故意扰乱人类内心安宁的专家。学哲学实为检测自己的智力,并有意锻造一颗不安宁的心。当他发现自己的智力不弱而又适应了内心躁动的时候,他便也开始制造考验别人的智力作品并把某种不安分传染给别人。”
议论:
“无事生非”的哲学家可以理解,“多此一举”的哲学家应该称赞,“杞人忧天”的哲学家值得尊敬。
哲学惯于在确信处究问,在无疑处沉思,在无用处深掘,在安宁处躁动,喜欢在难题上下力,从宏观高度总结提纯或从根本处透视分析,乐于在人类思维极限或边缘处漫游。
对哲学一些颇有价值的看法:
B、“哲学就是用人人都不懂的概念讲人人都懂的道理,或者相反,用人人都懂的概念讲人人都不懂的道理。”
C、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当然也有反面的说法:“哲学就是使人糊涂”。)
哲学何以能够给人智慧?
它让人习惯于从宏观整体把握细节,从联系中看到事情的真像,从可预料的结果透视当下的“应当性”,从根源处突显事物的本质。在常人见到“动”的地方,注意到“静”的一面,反之一样;从常人把握的相对性方面,看到绝对的方面,反之亦然;其它还有“从同中见异”或“从异中见同”之类的能力。
哲学智慧与小聪明有关联,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哲学智慧到小聪明是一个下降的过程,许多哲学家可能有哲学智慧,但却缺乏小聪明。
哲学的确可以给人某种智慧,让人的生存多一份清醒,少一点“沉沦”,活出一个多少有点本真或完全本真的自我。但哲学真正直接给人的还不是智慧,而首先是一种境界和素养,智慧不过是这种境界和素养的伴生物。
关于哲学的其他定义: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E、哲学是关于一般规律的科学。
F、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认知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世界的一种总体性的把握。
G、哲学是关于终极性根据的探寻。
二、哲学产生及其存在的根据
根据:
“人之最本质的特征是其能够享有越来越大的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我的能力,从而具有越来越大的自由。”
哲学的产生是人类在精神上实现新一轮超越的开始。哲学是人类在精神上不断超越自我而有的各种精神产品。这是内在于人性的主因。因此,哲学的出现实在不是那种吃饱饭了没事干的人凭空制造的东西,它植根于人类的那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自由本性,哲学应当在人的这种本性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据。从对哲学功用最深刻的看法中,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哲学素养和引导的人生,是最能体现人性的人生。
续前:
哲人苏格拉底早就告知我们说:未经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意即: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懵懂无意义的生活。哲学是我们获得这种审慎能力的前提条件,没有哲学修养含金量的生活还不是完全属人的生活。
漫谈: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