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doc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
7 教学体会:把听评作为例研习的机会在学校,每一个老师都要听很多,大部分都是领导要求的听任务,一部分是两厢情愿,相对很少。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实验过,有一年没有要求老师听任务,期末一问基本上都没有听,这也是很多学校都把听学习作为任务做的原因。像评优、青年教师验收、评职称的过关等,属于高厉害评价,评以打分为主,所以收获大小就有听人自定。像骨干教师展示(示范)、各级观摩、研究。这些因为友情出演,所以一般的评都是流于形式,官方色彩很浓,听者可以有各种想法或批判性的意见,按照潜规则不能在大会上说的过头,但可以在下面议论。这种对上教师是一种很好的历练,首先备要下真功夫,和专家前切磋也是真刀实枪(因为上不好,大家都下不了台,这就是真正的合作),备也是几易其稿,多次在别的班去试验,最后才完美登台、闪亮登场。这样的我认为对上老师是人生难得的提升能力的机会。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在这样高水平的专业引领簇拥下成长起的。但是,这种往往给听老师一种可敬不可学的感觉,其原因有可能太完美了,有作秀之感。讨论不充分,很多人有想法但没机会说,所以有不满之嫌。还有一些人不能理解它好在哪?不知道学什么。还有一些是同科教师互相学习的研究,大家畅所欲言,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这种能开诚布公、深入探讨的活动很少。
那么听了这么多,耗费了大家的无限精力,如何把这些例资变成听人和作人的宝贵的财富呢?这就是我要讲的认识。
听、评这一过程,我想把它定义为“例研习活动”,用新名词代替,赋予它新的内涵、焕发新的活力--------对参与者它包括听上人的上过程、听听人的评述、提出发展这节的建议和这节给自己的收获四部分。
听上人的:任何一节都是为完成某一个目的而设计的一个实施方案,要从知识体系分析开始,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安排这节的思路和学生活动实现这些安排?其他的个人的一些想法,这些都会在上展现出。
在堂是应听什么?
首先听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知识本身的产生过程和人们的学习过程。有人说一等老师教做人,二等老师教能力,三等老师教知识,我觉得这样说有一些道理也有一些偏颇。应该说就知识教知识的是三等老师,用知识培养能力的是二等老师,用知识培养能力且让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得到升华的老师是一等老师。知识本身是孤立的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知识是从一个复杂的背景中提炼出的过程对学习者是能力培养,把相近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把知识放到各种复杂的背景中去看他和其他知识的关联就是能力,所以,能力就是解决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这些智力活动参与过程和参与程度就是获得的感情,全班整体的活动秩序和气氛就构成了人际的情感,对知识体系的敬畏就催生了人的信念。这些就是所谓的教做人。所以,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包括了这一切。
其次,听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前我们总是认为一节从头到尾都是分秒设计,老师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言简意赅,极富启发性,学生一节都在认真听、认真记、老师一说练,学生立即写出答案,特别是,一节学生能坐姿端正、神情肃穆是一种骄傲,说学生训练有素。现在看确实是太过了,我上时,东拉西扯、轻松自如,学生和老师都说爱听我的,感觉是一种享受,我也非常得意。一日我向我班听最认真的女生征求意见,本想听到崇拜和赞美之声,谁知她说:“我特别爱听您的,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