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年第期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3
高丙中
内容提要/ 生活方式0从年代初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科学如哲学!社会
科学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中国的生活方式研究主要借鉴前苏联的理论
方法特别需要补充对西方尤其是当代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了解∀本文首先尝试
梳理现代生活方式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渊源然后重点论述了自韦伯和凡勃伦以降西
方生活方式研究的历史流变从/ 生活方式0作为解释阶级!地位的变量到自身成为研
究对象的发展过程从以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转向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趋势从注重
整体性和群体性的/ 方式0到侧重个人化的/ 风格0的演化过程∀
社会学对于生活方式的研究在当代形成了世界性的热潮∀二战结束以来先是在西方接
着在前苏联及东欧继而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生活方式都是学术界和传播媒介的热门话
题∀在这些地区由于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结构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存在的生
活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也就不同知识分子对于生活方式的研究取向自然也
不同∀但是从学术史来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生活方式的论
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他们的多篇著作中多次使用过/ 生活方式0的概念如马克思!恩格斯
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6!马克思的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马克思的53政治经济学批判4序
言6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大致在两种意义上使用/ 生活方式0概念∀
其一生活方式是区别阶级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关于阶级的论述都是公认的学术经典并且一般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划分阶级是以社会
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阶级的社会属性远远不止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所
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曾把生活方式用作辨别阶级的重要特征∀例如马克思对法国农民阶
级的分析就采用了生活方式这一指标∀他说/ 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
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
离∀0/ 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
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0马克思∀
当时法国的农民阶级与其他阶级各不相同一方面从逻辑上说是由他们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条
件决定的另一方面从现象上看是由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表现出来的∀可
见生活方式在这里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作为区别阶级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指标∀
其二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是紧密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概括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
3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基金会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又承蒙潘忠党博士提供部分英文资料特此致
谢∀
式生产方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把这两层意思分开来说首
先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5费尔巴哈6中写道/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
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 既和他们生产
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
件0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在53政治经济学批判4序言6中说/ 物质生活的生产
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0马克思∀从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论述中可看出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总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着生活方式∀
第二层意思则是生产方式也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一个方面因而也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方
面∀马克思!恩格斯在5费尔巴哈6中还说/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
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
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
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0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认为
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也就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人的/ 一定的活动方式0!/生活的一定形
式0 最后又明确地说是/ 一定的生活方式0∀也就是说/ 生活方式0概念不仅是指衣食住行之
类的日常生活它涵盖着包括生产活动在内的整个生活∀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用/ 生活方式0的两种意义为后世奠定了生活方式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西方社会从马克斯#韦伯以来的西方社会学家沿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用/ 生活方式0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