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常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一)
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也不需要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产品出现了剩余,交换也产生了。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共同体。商品的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它经历了由简单价值形态到扩大价值形态,再到一般价值形态,最后到达货币价值形态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周代初期出现了金属货币,到了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交子”“钱引”,历代以来,我国发行了许多纸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一、概述
纸币,又称“钞票”,就是纸制的货币。一般由国家银行或政府授权的银行发行使用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货币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在纸币出现之前,货币以贝、龟、玉、珠、铜、铁、金、银等形式起着等价物的作用,由于经济的发展,通货需要量的不断增加,上述等价物价值不稳定,携带不便的缺欠凸现,于是新的等价物应运而生。1008—1016年,北宋真宗祥符年间,我国四川开始流通“交子”,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但由于它是私商制作和发行的,因而,还不是今天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到1023年,北宋仁宗天圣之年,由官府发行“官交子”,并禁止私人印刷,这才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政府纸币,但有实物可见的是元朝的纸币——中统钞。
钞票(纸币)的产生已有千年悠远的历史,因其固有的不具名性,方便流通的特征,迁延至今,继续被人们享用,使其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于世界范围内演成为种类宠杂、丰富多彩的现钞宝库。但恰恰由于钞票的不具名性特征,既容易被接受,也容易被伪造、变造,出于预防假币对真币产生妨害目的,不论从前与现在,钞票的设计、印制、发行者总是依据政治、经济之需要,聚时代科技、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为一体,经过对钞票纸张、油墨、票面、图景的特殊处理,使钞票在内含质地及外表形态上,赋有较先进的主动防伪功能。
不论国内、国际假币案发的名堂名目很多、很复杂,假币的种类亦很多。特别是我国等一些国家,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地域辽阔,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总会出现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阴暗面,假币的出现与滋生即是如此。关于对假币的斗争史书上曾有过许多记载,斗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为了维护货币信誉,有效开展反假斗争,在我国古代、近代的许多钞票面上均印有反假方面的带有刑规戒律的内容。
明代“大明通行宝钞”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很有名声的纸币,其票面上专门印有“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字样。
清代官票上印有“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与银者,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的内容。
在国外也是如此。为了各自的利益,拿破仑、英国政府、德国纳粹政府都曾令自己的银行印制外国货币,以促使对方经济崩溃达到占领其国家的目的。
因此说,防止和打击制贩假货币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它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危。
二、主要名词
1、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品的特殊商品。
2、什么是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币也是国家的名片,人民币质量的好坏,体现了一个的高低。而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好坏,也可以体现全体国民爱护人民币意识的高低。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爱护人民币的自觉性和对假币的防范意识,国家开展了多样的宣传活动,并自97年建立了“爱护人民币宣传周”制度。
3、什么是伪钞,伪钞鉴别?所谓伪钞,又称假币,就是犯罪分子以真币为样本,采用各种手段非法仿制的,借以骗取财利的钞币。由于各国货币的主币大都是纸币,所以货币伪造者所制造、贩卖、使用的假币也大都是伪钞。近几年来制造、贩卖假流通纪念币也已成为犯罪分子的一个主要目标。
伪钞鉴别是依据货币的特征,运用文检学和有关技术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鉴别可疑纸币的真伪,并分析判断假钞的制造方法和特点以及伪造者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一项专门技术。
4、什么是伪造人民币?就是指依照人民币真币纸张、图案、水印、安全线等原样,运用各种器具、设备、技术手段,非法重新仿制,并通过各种手段投入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假商品。
5、什么是变造货币?系指利用各种方法,将真币变套升值的假币。主要有涂改金额、拼凑、挖补图案、剥离揭页等多种形式。
6、什么是残损人民币?残损人民币包括污损人民币和残缺人民币两大类。污损人民币是指因自然或人为磨损。侵蚀造
人民币常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