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行为
一、名词解释
1、侵犯行为
答案: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2、亲社会行为
答案:指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利他行为,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助人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二、选择
1、婴幼儿时期的社会化属于(D)
A、再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2、移民时候需要我们吸收所到之地的文化和社会规范,这是(C)的表现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D、发展社会化
3、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B)
A、利他行为〉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
B、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
C、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助人行为
D、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4、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不包括(D)
A、个人的习得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群体的决策行为 D、本能行为
5、侵犯行为与温度的关系呈(D)
A、非线性关系 B、线性关系、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6、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C) A、不确定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7、侵犯的本能论代表人物(D)
A、多拉德 B、伯克威茨 C、班杜拉 D、弗洛伊德
8、情景中与侵犯行为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这种现象称为(B)
A、旁观者效应 B、武器效应 C、曝光效应 D、晕轮效应 9、强调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社会公平规范对亲社会行为的指导意义的是以下哪一理论(D)
A、社会学习理论 B、社会生物学解释
C、社会交换论观点 D、社会进化理论
10、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景 11、社会进化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准则中不包含(A)
A、正当行为规范B、社会责任规范C、交互性规范 D、社会公平规范
12、侵犯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武器效应”是指(C)
A、去个体化 B、兴奋转移 C、侵犯行线索 D、环境背景
13、有关于态度和侵犯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态度和侵犯行为都是一种行为倾向
B、态度和侵犯行为都是一种外显行为
C、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而侵犯行为是一种外显行为
D、态度是一种外显行为而侵犯行为是一种行为倾向
14、李扬在乘坐公交车时,看到一位老奶奶,本想给老人家让座,可是他想车上这么多人,别人没有让,自己也没有给老奶奶让座,这是心理学中的(C)
A、曝光效应 B、责任扩散效应 C、旁观者效应 D、自我表演
15、当其他人在场时,人们不大可能会帮助他人,并且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延迟时间也越长,这是旁观者效应,下列哪些不是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因素(D)
A、责任扩散 B、不明确的情景 C、对恐惧的评价 D、个人困扰
16、下列哪一个理论强调在亲社会行为中也试图追求最小付出和最大收益(C)
A、社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