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的偶氮染料
《精细化学品化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化学工程111班
姓名/学号吴立祥/ 201106019130 评语/成绩
2013年 12月
吴立祥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111班 201106019130) 摘要:偶氮染料是指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一N =N一)的染料,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等染色及印花工艺,偶氮染料具有色谱范围广、色种齐全、色光良好、。偶氮染料本身并无致癌性,但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因而受到禁用。偶氮是国际环保要求的必检项目之一,检验方法有以下三种: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偶氮染料; 芳香胺; 检测技术
一、偶氮染料的发展
早在1834年 Mitse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
一个里程碑。,;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偶氮染料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使其无论在品种或是在数量上均为最大的一类工业染料,据统计,在1998年,世界染料市场上偶氮染料约占60%~70%。
二、偶氮染料的分解及危害
以对二氨基联苯为基础的偶氮染料的毒性为例分子结构中含有可致癌的偶单键(-N=N-)。这类染料与人体或动物体接触,会逐渐进入,通过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还原性物质作用,偶氮顺关键会被还原,变成氨基产生芳香胺。
20世纪30年代,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后人们
才意识到偶氦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实际上,1905年
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随
着染料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
世界各国从事染料化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协议,停止
在
市场上销售联苯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德国政府在1958年成立了MAK
委员会,并从此开始每年发布l份MAK表,其根据对人体致癌性的不同,分为不
同的级别。并且指出用这些致癌芳香胺合成的偶氮染料受到人体肠道中细菌以及
偶氮还原酶的作用而易于发生偶氮还原裂解,重新释放出致癌芳香胺,从而产生
致癌作用。
目前市场上人部分(约占6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所谓致
癌性问题,是人们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某些偶氮染料中可还原出的芳香
胺对人体或动物有潜在的致癌性。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与皮肤的长期接触中,
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染色牢度不佳时,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
上,经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在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还原,并释
禁用的偶氮染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