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毒报告
学院大队五区队
赵元120080
张龙超120079
杨瑜120078
姚志刚120079
当前,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毒品问题往往诱发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的安全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世界各国都与其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毒品犯罪问题并未消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 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研究毒品犯罪依法惩治毒品犯罪分子,遏制其蔓延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第一,毒品犯罪案件逐年上升
第二,毒品大案、要案增多。
第三,新型毒品犯罪比率上升。
第四,中国已形成制毒、过境贩毒和消费并存的局面。
第五,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
我国毒品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第一,历史方面的原因。
第二,地理方面的原因。
第三,国际方面的原因。
第四,经济方面的原因。
第五,毒品消费市场的原因。
第六,文化教育方面的原因。
毒品犯罪案件逐年上升
。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毒品犯罪嫌疑人46359人,起诉各类涉毒案件33750件46013人。200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毒品犯罪嫌疑人47290人。2007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毒品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毒品大案、要案增多。
近年来,毒品大案、要案突出。2005年,全国公安破获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794起,万克以上毒品案件342起。2006年,共破获万克以上毒品案件409起、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902起,公安部确定了92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各省级公安机关也确定一批毒品大案,组织开展专案侦查,集中攻克了49起公安部督办案件。2008年1月至11月,全国共破获千克以上毒品犯罪案件2698起,缴获海洛因2578千克、冰毒3297千克,%%。由此可见,我国所面临的毒品犯罪问题形势严峻。
新型毒品犯罪比率上升
以苯丙胺为代表的化学合成类药品在我国大肆泛滥,近年来,新型毒品犯罪活动在我国呈现蔓延之势,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所占比重则有所下降。%、%、%;%、%、%。
中国已形成制毒、过境贩毒和消费并存的局面。
中国的毒品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期西南边境地区随着金三角地区毒品的入境泛滥,首先是在西南边境地区死灰复燃,主要是金三角地区毒品经过云南、广西、广东流入东亚、美洲。第二个阶段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毒品在过境中国的时候,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消费。第三个阶段就是90年代后,随着韩国、台湾等制犯冰毒技术转移到中国,形成了制毒、过境贩毒和消费并存的局面。
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
随着缉毒斗争的力度逐渐加大,犯罪分子为躲避侦查和打击,毒品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目前,我国的毒品犯罪活动,在犯罪手段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集团化,毒品犯罪中共同犯罪者居多,而共同犯罪又以集团形式出现,他们有组织、有分工、有组织、有据点;二是职业化,在毒品犯罪分子队伍中,有一批职业性毒品犯罪分子,专门从事毒品犯罪活动;三是现代化,不少毒品犯罪分子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配备各种枪支弹药,并掌握了一整套逃避稽查、打击的技术,使毒品犯罪活动更加的隐蔽、安全和迅速。
历史方面的原因
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曾饱受烟毒之害,据全国解放前夕和建国初期的一些调查,当时全国罂粟种植面积约100万公顷,以制造、贩卖鸦片和海洛因等毒品为业的人约30多万,仅上海就有毒品加工厂30多个,全国约有两千万人吸毒。在建国之初虽然仅用三四年时间就基本上禁绝了毒品,但持续两百多年的烟毒祸害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心灵创伤却经久难以愈合,近些年来我国毒品犯罪较为猖獗的西南、西北地区,恰恰是历史上烟毒危害最烈的地区。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毒品犯罪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中国禁毒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