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模式
——《语文“点评式”教学模式》
结题报告
营口实验高中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指导学生采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在这种背景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而“点评式”教学是实现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最喜欢看的是课外的文学作品?不要一味去批评学生的阅读趣味,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是我们的任务,如果对此问题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上,是我们的失职。
谢象贤说得好:“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我们并不否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一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必要性,但如果脱离了“感”的积淀,阅读能力培养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取得实质性提高。很多老师觉得推进一堂课很难,那是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基本的“感”,你如何让他们去往深入里想?点评式阅读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的细致地潜下心来读书,在老师讲前就已经对文章有了自己的一定见解,这样在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否则就只是老师的“一言堂”。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主要概念
“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评语比较简单,三言两语,随手批出。
点评的方式有圈点,总批,眉批,夹批等。总批,是对一篇文章总的评价。眉批,是将评论写在书的上面或空白处。夹批,实在行距之间写上感想。
评论的内容可以是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者是写作手法,或者是用词方面,你觉得某处用得特别好,禁不住要评论一番也可以。
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主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恰当评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
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课题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么是“点评式”?
“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评语比较简单,三言两语,随手批出。
点评的方式有圈点,总批,眉批,夹批等。总批,是对一篇文章总的评价。眉批,是将评论写在书的上面或空白处。夹批,实在行距之间写上感想
2、点评”什么?
可以是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者是写作手法,或者是用词方面,你觉得某处用得特别好,禁不住要评论一番也可以。
3、有什么
宋佳艳 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