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价格上涨的标本兼治对策 .doc防止价格上涨的标本兼治对策
摘要: 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各级政府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PI目前仍在高位运行。总体来看,2008年我们仍然要面对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各方面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当前需着重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争取增产,从根本上奠定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处理好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更加重视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解决好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通胀需求拉动型因素。
关键词: 通胀需求,流动性过剩,劳动力成本,粮食生产,物价上涨,宏观调控
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各级政府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PI目前仍在高位运行。总体来看,2008年我们仍然要面对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各方面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
当前需着重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争取增产,从根本上奠定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状况特别是粮食生产状况,与物价水平是否稳定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回顾过去,我们发现,1994年出现较高通货膨胀时,%,其中有70%是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通货紧缩问题,消费价格明显下降的原因除了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之外,1996年-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高峰,造成粮食价格明显下跌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2003年-2004年CPI走高,一个直接原因是21世纪初的几年农业增长速度不足3%,明显偏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逐年下降,造成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了CPI的上涨。%%,主要是因为本轮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
自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及相关税费,设立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使农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对2005年-2006年的价格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2004年至2007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连续攀升,但是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连续下降,%%。这一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地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争取增产,从根本上奠定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
二、处理好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
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具体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防止价格上涨的标本兼治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