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期末复习
第二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上皮组织特点:①细胞多,细胞间质少,排列紧密。
②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膜面有基膜。
③无血管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上皮组织内含丰富的有利神经末梢。
④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
被覆上皮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特点:单层扁平: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表面观:呈不规则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侧面观:细胞质呈椭圆形,细胞质很薄,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
单层立方: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切面观:细胞成立方形,核圆,居中。
单层柱状: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含少量杯状细胞;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切面观:柱状细胞—核椭圆形,靠近细胞基底部;杯状细胞—似高脚杯状,核三角形,染色深;近细胞基底部,细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
假复层纤毛柱状:由带纤毛的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
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上皮细胞间的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缝隙连接。
意义:紧密连接:机械性连接,防止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出。中间连接:有黏着作用,保持细胞性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桥粒连接:牢固的连接方式。
缝隙连接: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电冲动。
基底面的特殊结构: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意义:基膜:保持、连接和固着作用,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半桥粒: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浆半月:大部分混合性腺泡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
第三章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
特点:胞少质多,细胞分散无极性,细胞外基质=纤维+基质+组织液,富含血管,神经,淋巴管。
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和骨、血液和淋巴。
疏松结缔组织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较少,细胞少,基质多,排列稀疏,血管丰富。
成纤维细胞:光镜:细胞较大,多突起,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
电镜: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时,称纤维细胞;在创伤等情况下,纤维细胞可逆转为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光镜:形态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电镜: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和微管。
浆细胞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
肥大细胞:光镜:胞大,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集中,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分泌颗粒)。
纤维特点:胶原纤维:呈波浪状,有分支并交织成网,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表面光滑,断端卷曲,有分支交织成网。
网状纤维:交织成网。
基质:由生物大分子(蛋白多糖和纤维黏连蛋白)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有粘性,孔隙内有组织液。
致密结缔组织:分类: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特点:纤维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分布: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腱膜。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器官被摸等。
弹性组织;构成韧带、弹性模等。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分布于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
第四章血液
血细胞分类及正常值: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男性120~150g/L,女性110~140g/L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50-70%
嗜碱性粒细胞:0 ~1%
嗜酸性粒细胞: ~ 3%
淋巴细胞:20~30%
单核细胞:3~8%
红细胞的形态: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含血红蛋白。
结构特点:具有可变性。
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
组胚 期末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