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与大学生公民道德底线教育
一、事件回放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二、引出的话题
(一).家庭背景
药家鑫父母系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西安北方华山机电公司系中国兵器北方公司下设一军工厂,母亲系该厂物资公司库管员,已退休,父亲系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政委),家住新城区20街坊(华山厂家属院)军代表楼。(中产阶级家庭)
药青伟退伍后一直在外替人干着零工。母亲是一个普通工人,2008年下岗,退休工资也只有七八百元。家里没什么积蓄。父母花14万元给他买了这辆车。
“药青伟的老家在山西农村,从石家庄军械技术学院毕业后分到西安工作,作为军工厂的军代表,都是别人来求他”。张定亮觉得这使得本来就性格内向、胆小的药青伟更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平时家里需要出面做什么也都是由妻子张罗。药家鑫的母亲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重型机械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她自己后来也调到华山厂,在库房工作,刚退休不久,每个月能拿1000元钱的退休工资,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药青伟。2006年他在退下来之前争取到了副师级的待遇,一次性拿到了将近30万元,每个月还有将近6000元的退休工资。“可能就是有这30万元,他们才有钱给儿子买了辆车。”
(二)、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现状:
望子成龙——成材标准的单一化。什么事情都单一化(城市规划,每个城市都一样)学习好——上好学校——好工作——多挣钱、事业有成
现在几乎所有家长都提出:好好学习,小学后要考上中学,以后要考上大学。反过来,如果没考上怎么办?很少有家长提前告诉孩子,没考上后可以有怎样的出路。长此以往,在受教育者心里形成了只能往上走的思路——钱越多越好,学位越多越好,人活得越风光越好。一旦没有或缺少钱、学位、风光,各种逾越底线的行为就容易诱发。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该承担“底线教育”的责任。警官可以引导鼓励犯人积极表现减刑保释,但必须告诉他们不能翻墙越狱;经理可以要求雇员笑迎顾客,但必须告诉他们可以不笑迎却不能打骂顾客;驾校要教育学员遵守交规,但必须告诉他们肇事绝不能逃逸。
俗话说:体育不好是残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废品。
1994年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这说明德育向人本主义回归的趋势。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
孩子产生这样极端的行为,归根结底与家庭教育问题紧紧相扣:
⑴父母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埋怨缺少担当
⑵孩子没有安全感
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突发问题和棘手问题
⑷没有引导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同学、老师、邻居眼里的他:温和、内向、有教养、文质彬彬;我们通过对于药家鑫这个人的描述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很矛盾的综合体,他既温顺,但是他同时又很暴虐。
(二)道德: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三)现今的社会环境
药家鑫事件更多的是一场社会悲剧
药家鑫事件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表明我们的制度和社会,出现了某种“神经症性紊乱”。健全的人性与制度的腐败从来就不共戴天。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人的生命和尊严,危机就隐藏在一系列社会事件中,如宜黄事件等种种强拆悲剧、赵作海冤案、跨省追捕等。一些部门在制定法律、政策的时候,往往千方百计规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多留给自己的是权利和无责任。权力出了问题,聚敛财富并按亲疏远近分配资源,就会撕裂社会的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而它们又把其效应“传导”给人性,使人性出现大规模的败坏。
药家鑫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