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肝包虫疾病概述: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犬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所致的一种寄生虫
病。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肝包虫病属于自
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而受害
分类:单房性(肝包虫囊肿)和多房性(滤泡型肝包虫)前者较多见传播途径:
狗是细粒棘球绦虫最主要的终宿主,中间宿主可为羊、马、牛、人等。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常粘附在狗、羊毛上。虫卵为人吞食后即被感染,在十二指肠内卵化成六钩蚴,能穿过肠系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其中约75%的幼虫被阻留于肝,尤其是右半肝内,少数可随血循环散布到肺(占15%左右)、脑、肾、脾、眼眶、肌肉等部位。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但随着棘球蚴的增长,体积增大,。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
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溃入胆管,因破碎囊膜或子囊阻塞胆道,合并感染,可反复出现寒热、绞痛,黄疸。囊内的液体经囊壁吸收至血液循环后,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肝区多能扪及圆形、光滑、弹性强的囊性肿物。当囊腔大于10cm,因子囊互相撞击或碰撞囊壁,常有震颤感,称包囊性震颤(以手指叩击囊肿,另手可扪及囊液冲击震颤感)
诊断依据
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
诊断方法
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囊性占位。
2 ELISA染色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仍为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
1内囊摘除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无感染的病例。约占肝包虫手术病人的96%,疗效确切。
外囊敞开术袋形缝合术肝切除术能完整切除包虫,治疗效果最佳。腹腔镜摘除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微创有效方法,1992年新疆首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镜肝包虫内摘除术。可以肯定的说此术式对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前应严格选择。手术对象的选择指征是:肝包虫囊腔直径最好小于10cm,若大于10cm则与肝内胆管相通的可能性大,术后易出现胆漏;无腹腔多脏器包虫病和包虫腔无合并
感染预防:
在畜牧区广泛开展有关包虫病知识的宣传;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加强宰杀管理,病死的羊尸应深埋或焚毁。注意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
合并症::
术前一般准备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卡、高维生素饮食,增强肝脏功能,提高机耐
受手术打击的能力。戒烟、酒,以减少呼吸道等并发症的发生。
胃肠道准备: 术前一天给予易消化的半流饮食,禁食易产气的豆、奶制品。术前夜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术前4—6小时禁食禁饮;术前留置胃管和尿管。
皮肤准备: 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术晨剃除胸,腹部毛发,动作应轻柔,以免
皮肤破损引起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