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部
(卷一——十七)
卷一至十七甲部不分卷
太平经钞甲部
太平金阙帝晨后圣帝君①师辅②历纪岁次③、
平气去来④、兆候贤圣⑤、功行种民⑥、定法本起⑦
问⑧曰:“三统⑨转轮⑩,有去有来,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
“善哉!子何为复问此乎?”“明师难遭,良时易过,不胜喁喁,愿
欲请闻,愚暗冒昧,过厚惧深。”
【注释】
①太平金阙帝晨后圣帝君:道教尊神位号,即李君,姓李名曜景。②师
辅:即一师四辅:太师、上相、上保、上傅、上宰,为李君的老师和四位辅
臣。③历纪岁次:李君降生至位登后圣,修道传道的灵迹,以及太师、上相
的略历。④平气去来:指太平气出没的周期性循环变动。⑤兆候贤圣:太平
气隐没之后所产生的劫厄是对贤圣之士发出的预兆。⑥功行种民:李君及一
师四辅使贤圣步入长生行列。⑦定法本起:定法,登仙成真定位的妙法。本
起,犹言缘起。⑧问:指学道真人问。⑨三统:指夏商周分别以正月、十二
月、十一月为岁首,称黑统、白统和赤统。⑩转轮:轮转。姓字:姓名
字号。不胜唱(ú)喁:万分向往与仰慕。请闻:受教。愚暗:
愚昧无知。过厚:过失甚重。
“噫!非过也,天使子问,以开①后人,令悟者识正②,去伪得真。吾欲
不言,恐天悒悒③,乱不时平④。行⑤,安坐,当为子道之。自当了然,无有
疑也。昔之天地与今天地,有始有终,同无异矣。初善后恶,中间兴衰,一
成一败。阳九百六⑥,六九乃周⑦,周则大坏。天地混齑⑧,人物糜溃⑨。唯
积善者免之,长为种民⑩。种民智识,尚有差降,未同浃一,犹须师
君。君圣师明,教化不死,积炼成圣,故号种民。种民,圣贤长生之类也。
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姓李,
是高太上之胄,玉皇虚无之胤,玄元帝君时太皇十五年,太岁丙子
兆气,皇平元年甲申成形,上和七年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卯时,刑德
相制,直合之辰,育于北玄玉国、天冈灵境、人鸟阁蓬莱山
中、李谷之间,有上玄虚生之母,九玄之房,处在谷阴。玄虚母之
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形,六气之电动其神,乃冥感阳道,遂怀胎
真人。既诞之旦,有三日出东方。既育之后,有九龙吐神水。故因灵谷而
氏族,用曜景为名字。
【注释】
①开:开启。②识正:识知纯正大道。③悒(ì)恨:郁闷不畅。④时
平:时,时运,际会。指时运平安。⑤行:汉代口语,相当于今天的“好”、“行”。
⑥阳九百六:大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⑦周:道教以年为小阳九、小
百六,以年为太阳九、大百六。⑧混齑(ī):混成齑粉。⑨人物靡溃:
人物,人类万物。靡溃,烂成一团泥。⑩种民:指修道而得长生的人。
差降:差别、等次。浃一:普遍一致,完全拟符。大主:最高宗主。
太一妙气:即元气。高太上之胄:高太上,指太清高圣太上玉晨大
道君,即灵宝天尊,位仅次于元始天尊。胄,后嗣。玉皇虚无之胤:玉
皇虚无,道教尊神。胤,后裔。玄远帝君时太皇十五年:玄远帝君,道
教尊神。太皇,道教年号。太岁丙子兆气:太岁,古代假设的用来纪年
的理想天体。丙子,六十甲子中的第位。兆气,兆现胎气。皇平元年
甲申:皇平,道教年号。甲申,六十甲子中的第位。上和七年庚寅九
月三日甲子卯时:上和,道教年号。庚寅,六十甲子中的第位,此为于支
纪年。甲子,此系于支纪日。卯时,清晨时至时。刑德相制:阴气
阳气交互制衡。直合之辰:阴阳相得的时辰。北玄玉国:洲国名。
天冈:仙山名。下蓬莱山、李谷同。人鸟阁:道教认为,无数诸天,
各有人象,鸟形之山,峰岩峻极,不可胜言。上玄虚生之母:女神尊号。
九玄之房:措居止的处所。阴:山的北面。玄云日月缠其形:
玄云,赤黑云。缠,围绕。六气之电动其神:六气,古以平旦朝霞,日
中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流瀣,连同天玄、地黄为六气。电,指飞速闪动。
阳道:男性生殖器官。九龙吐神水:瑞应之一。因灵谷而氏族:
依据妊娠地和出生地而以李为姓。用曜景为名字:依据瑞应起名曜景。
厥①年三岁,体道凝真②,言成金华③。五一岁二常仰日欣
初三④,对月欢终四。上五观阳气之焕赫⑤,下六睹阴道⑥以亏残。
于是敛魂和七魄⑦,守胎宝神⑧,录精填八血⑨,固液凝筋⑩。七岁九,乃
学十吞光服十一霞,咀嚼日十二根。行年二七十三,而有金姿玉颜,弃
俗离情十四,拥化救世,精感太素,受教三元,习以三洞,
业以九方。三七之岁,以孤栖挫锐。四七之岁,以伉会和光。五七
之岁,流布玄津,功德遐畅。六七之岁,受书为后圣帝君,与前天
得道为帝君者,同无异也。受记在今,故号后圣。前圣后圣,其道一
焉。上升上清之殿。中游太极之宫
《太平经注译(上)》先秦诸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