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椎小关节错位的手法复位治疗
颈胸段椎体小关节错位可引起头痛、颈肩背痛、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症状,我们经手法复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男24例,女48例,年龄10~54岁,。病程12小时~3个月,均经X线检查结合局部触诊而确诊,其中颈段小关节错位20例,胸段小关节错位36例,颈胸段合并11例,胸腰段合并5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16例,颈部剧痛活动障碍者9例,胸及后背或肩胛区疼痛37例,室性早搏3例,心慌胸闷者6例,高血压1例。
治疗方法
正骨推拿分四步:①放松;②正骨;③强壮;④痛区手法。
颈部正骨推拿手法程序:放松手法:取坐位或左右侧卧位,术者立于床头,病人背后或左右侧位,拇指揉法及掌揉捏法,从疼痛肩胛区达颈枕乳突区及脊椎棘突旁肌肉,往返3~5次。
正骨手法:①低头摇正法,用于2~6颈推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低头约25°,术者一手拇指按压隆凸偏歪横突处作“定点”,另手托其面颊和下颌部,将头部左右转动,活动1~2次,颈肌放松后将头转至最大限度时,稍加有限制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用力加压,使凸偏歪横突复位。②侧卧摇肩法:用于第5颈推至第2胸椎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指按压横突后侧隆凸偏斜处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向前后推摇,达最
大幅度时加“闪动力”1~3次,使推间关节复位。
强壮手法:双手或一手拇指在横突后方至肩胛内上角区做弹筋拨筋法,对硬结可做提弹或拿法。
痛区手法:①头部按摩,额部指揉法,点按太阳、印堂、百会、风池等,指叩打头部及穴位。②上肢按摩,从肩至手内、前、后线由上而下指揉捏法各3次,搓上臂、前臂,点穴:手三里、合谷、缺盆等,整个手法15 min左右。
胸推正骨推拿手法程序:单向行压法和俯卧定向捶正法:患者俯卧位,先行放松手法。然后胸前平放薄枕上,肩背放松,术者右手握拳,左中指置于偏斜棘突旁,用拳捶击中指而震动错位棘突,或者术者单手或双手重叠,掌根置于偏移隆凸上,嘱病人深吸气,在呼气时术者用力向相反方向前方压,重复3~4次,然后脊推两侧再强壮或痛区手法按摩。
急性期选用:放松法、正骨法、痛区手法。恢复期选用正骨法,强壮手法。手法复位后加用超短波,颈胸段并置法,20~30min,微热或温热量,每日1~2次。
2 结果
治疗后以X线检查和触诊作为正骨成功与否客观指标,结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为手法
颈胸椎小关节错位的手法复位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