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育训练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不断地增多,因此,他们成为了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群体。那么,我们保证自闭症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早期的教育来促进他们的能力良好地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在我国,一些为自闭症儿童成立的民办教育机构在目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我们对自闭症的机构化教育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详细的分析结构化教育的教学特色和现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模式中的特点[1]。然后,我们提出了这种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和缺点。最后,我们结合国内外的有价值的经验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和提出我们的想法,希望能促使我国自闭症的教育发展更加完善。
关键词:教育模式;自闭症;教学机构
中图分类号:G42
一、自闭症的结构化教育
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学环境结构化可以让孩子在比较固定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隐患,可以更快的让孩子养成习惯。因此在结构化教育中,应当把教学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应当表示出明确的界限,用不同颜色的地毯或者明显的标识卡片表示出游戏区、点心区等等。让自闭症患儿能明确的知道每个区域的功能,让孩子能够迅速的找到不同的区域。一些家长发现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比较快速的养成习惯,也可以降低沟通不流畅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行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环境结构化并不是对儿童添加的许多的限制,而是让儿童能够养成习惯,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学环境的布置对自闭症患儿获得学习经验很重要,家具的排列情况,家庭中区域布局划分的是否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患儿认识的发展和独立功能的发展。教师的组织,物品和家具的摆放特征都是需要经过考虑的。
作息时间结构化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都不能良好的组织时间和进行连续的记忆[2],语言理解上的障碍也让患儿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所以,除了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内来进行学习以外还应当帮助他们去组织时间,帮助他们安排作息时间表。提前一天或者是一个星期对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事务进行安排,让患儿明确他们需要做的事情,这样也能帮助患儿主动的从一项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去做什么,这样可以减轻患儿的抵触情绪。
作息时间表的设计也可以大体的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集体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等等,另外一部分是每个学生各自的作息时间表,其中可以设定他们各自需要参加的不同的活动。
具体任务结构化
在独立操作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患儿展示完成的图片,来告诉他们需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做多少,在视觉上的指示需要明确,能够让孩子清楚的了解老师所期望的。图画在画的时候不能过于复杂,要能让孩子容易理解,而且在孩子做完以后要有专门的完成工作箱,可以让孩子把完成的物品放入箱内。
二、结构化和视觉化相结合
自闭症患者一般都是视觉优先,有一名特教老师说,如果你不清楚如何教育自闭症的儿童,那么你可以把他当做是听力障碍者来教育。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语言并不是唯一的交流工具,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在视觉方面的交流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可以使用标识卡来向孩子表明作息时间,例如在学习的时间,给孩子看一张画着铅笔橡皮的图片,在吃饭的时间,给孩子看一张画有餐具的图片等等。
三、突出个体化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是
自闭症教育训练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