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
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生态文明,是指人类
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
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
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
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
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的式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
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
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
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
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
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
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
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
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思考,它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
来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而造成的一系列资源和环境破坏所
进行反思的结果。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但却带来了资源的高生产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
染”,而进一步威胁了子孙后代的生存。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
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
种理性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体在和现谐性和可持续性两个个
方面:
和谐性指的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
谐。人和自然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取决
于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让可
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
承载能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符合生态法则,必须改变以往不可持
续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
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追求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经济运行生态化,改变
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系统的
良性循环,使绿色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
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生态文明倡导人类克制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
受,选择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工业文明无限度地索取和利用资源
不同,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
的生态环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
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学是一门将有限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学科。20
世纪20年代由工业革命的发起国英国的两位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提出
并创立了福利经济学。他们发现了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和资源的浪费,并提倡以税收和固定污染配额等方法来制约人们的污染行
为。从传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到现代观念中追求的福利最大化,人们将自
身及后代的利益指标体系延伸到了生活环境的优化,这即是生态文明思想
的一种体现。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表现为生态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和
内容。
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资源环境的约束将迫使中国走向“新型
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相辅相成,
依靠科技进步,广泛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既高速增长又不大量消耗资源和
污染环境,既提升结构又能扩大就业的速度与效益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
在资源环境约束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
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
约型根本转变的必然选择。落后的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
约束力,反之,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
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实质上并不冲突。其本质都是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结合资源有限而人类欲望无限的
现实,在实际操作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结合现今实际情况,已有一
些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效果,尚有一些举措缺乏实践环境。
1、加强教育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
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
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践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是不负责的行为,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的代价。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文明将会态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
形态。应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提
高公民环保意识,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与此同时,
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道态德意识,使人们对生环境的保护态转化为自觉行
动,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平态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应履行的
道德义务与责任。
2、通过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生态建设的有序落实
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导致中国资源浪费和生环境态恶化的重
要原因。我国现行的宪法没有明确“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资源保护的指
导思想,现有的单项的自然资源法中,对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环境保护缺态
乏具体规定,致使有些法律条款操作性不佳。因此,在生文明态建设中,要
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环保态资源型经济的内涵,使经济发展与生文态
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法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适应生文明态建设的需要。
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能够为生文明态建设提供重要的硬约束条
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环态
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把生文明态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只有将环境保护上
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生
态环境破坏问题。
3、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
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
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并使之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
法律、政治以及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
持。
4、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
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
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
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
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
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
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保投资就达到GDP的2%,%,
%-%,%,而中国到2005年才达到
%。“十一五”%,中国生态、环境投入总
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资率低和投资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态治理、环境
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应当根据引进庇古税等有效的方法约束生态破坏行为,
并增加环境治理的财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清晰的明确政府、
企业、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并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
环境保护的投资。
6、在各行业实行绿色GDP的统计方法
2022年,中国以快速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一
经济数据背后却掩藏着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
“”这一概念被人们逐渐熟知,可入肺颗粒物正是人们生活环境恶
化的一种表现。因此基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GDP统计体系需替代简单的
生产额加总所产生的GDP。
绿色GDP是将生态成本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从GDP中扣
除经济生产中投入的环境成本。通过将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
失货币化,使人们深刻并直观的认识到经济开发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
面效应,以及伴随GDP的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从根本上改变
各行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现状,从而推动生产作业向低消耗、低排放、
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
领域。
7、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
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
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
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及和谐性,追求自然、社会、
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由征服自
然变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变为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一条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
处,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客观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百里登峰
  • 文件大小340 KB
  • 时间2023-04-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