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新城西区整体规划
园林81001班
10001311
贡一雯
序言
规划将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的角度,认真分析新城西区在经济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形势下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评估新城西区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愿景、目标、战略、步骤、重点领域以及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创新来优化地区资源配置,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区域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编制工作中将体现出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理顺当前和未来的关系、重点领域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在规划编制中,将在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理清新城西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进行合理定位。
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创新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形成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要鼓励和引导服务企业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从创新中确立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2)立足差异发展。积极利用贴近上海经济圈、宁镇扬板块的外溢效应,在招商引资和重点业态培育上重点选择能够充分利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优势领域,通过互补、竞合使新城西区服务业发展有机融入扬州中心城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区域分工框架之中。(3)推动集聚发展。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今后五年推进全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大项目、大载体构筑若干个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大平台,推动相关服务业态的集群式发展。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城市综合体建设模式,实行项目的集群建设、集群发展。强化政策对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引导,进行空间聚焦。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新城西区的开发建设,是扬州市委、市政府为扩大城市容量和承载能力,为古城保护腾出空间,为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竞争机遇、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策应润扬长江大桥、宁启铁路、西北绕城公路、沿江开发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实施建设,作为扬州建设现代化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东起贾七路(现润扬路)、西至扬溧高速公路,北至扬冶路和宁启铁路一线,南至文汇西路,,规划建设扬州新城西区,并成立建设指挥部,同时在扬冶路以南、扬溧高速公路以西控制28平方公里,作为新城西区未来发展的预留地,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扬冶路以南、宁启铁路以北、,并批复成立新城西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辖区的建设和管理下辖1个街道、2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和1个场。
,。
图1 新城西区区域分布位置图
1、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新城西区克服土地、资金等要素趋紧,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难题,强力推进了各项工程建设。,完成各类房屋拆迁1800多户、约50多万平米,交地约2500亩,。建成并交付京华城living mall、商务中心一期、扬州会议中心、扬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含扬州市图书馆、扬州市美术馆和扬州市音乐厅)、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国防军事园一期等一系列市重点工程,完成了约86万平米安置小区建设,建成了1所10轨制公办小学、1所16轨制公办初中、1所完中、3所幼儿园、1个邻里中心、2个社区会所等功能配套设施。
2、城市现代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城市发展空间快速拓展。新城西区通过不懈努力,城市副中心框架已经拉开:以京华城living mall为核心的商贸流通区,于2008年被省发改委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于2009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国际展览中心、双博馆、文化艺术中心、扬州会议中心、扬州职业大学等功能性设施为载体的会展文化教育区;以商务中心为核心的商务办公区;以高尔夫俱乐部、体育公园为主体的体育休闲区;以扬州火车站及西北绕城公路为依托的交通运输枢纽区,以三个居住团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目前这些功能区块的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扬州联系苏南,辐射苏北的重要板块之一。
3、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969元(按最新人口普查数计算)。
4、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
扬州新城西区整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