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原理期末作业
题目:对基督教“原罪”教义的思考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哲学
学号:120301120
姓名:唐赟
对基督教“原罪”教义的思考
内容摘要:
原罪的教义是基督教重要的基础教义。基督教清楚地告诉人们,“原罪”是由人类的始祖亚当传下来的。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既然是一种罪行,那么原罪首先具有的一个特性就是,它是错误的。本文针对《圣经》中对于原罪出现的故事的探讨,浅析关于原罪理论的影响及其解决。
关键词:原罪;智慧;分别善恶;约定
《圣经》中对于人有原罪的原因有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故事:据说上帝在东方创造了伊甸园,并将它交给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来的亚当管理,亚当为伊甸园里的各种动物命名。后来上帝为了使亚当不寂寞,就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了夏娃。上帝警告两人,伊甸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实都可以吃,唯有两种是例外的,一种是生命树,一种是智慧树,这两种树上的果实如果吃了就会死。后来夏娃受到了蛇的欺骗,吃掉了智慧树上的果实,亚当也在夏娃的诱惑下吃掉了果实,两人由此犯下罪恶,亚当犯下的罪恶,世世代代传递给现在的我们,因此,我们从出生以来,每个人都有罪的痕迹,很容易犯任何动机上的罪。
《圣经》中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译本对于两人偷吃的禁果的名称,有两种翻译,其一是译为智慧果,又一译为分辨善恶之果。那就也有了如下的对原罪的解释:第一、智慧是原罪;第二、分辨善恶是原罪;第三、违背约定是原罪。第一第二种是对于翻译的以及故事的对象作为原因得到的结果,第三则是对于故事中的行为的理解。
智慧是原罪:
智慧是原罪,也就意味着智慧是人类从始祖亚当开始一直有罪的根源,那么,智慧作为原罪,其本身如果真的是错误的,那我们又将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呢,或者说我们的错误为我们造成了怎么样的后果呢?
哲学史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始终有一个道理穿插其中:智慧的判断以世界为前提,但世界的观念是智慧自己认识的。也就是说,智慧以自己为标准在进行着各种判断。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这是在未知前提下以自我意志的判断而肯定或否定一切的行为。智慧所认识到的世界是这样的,但现实的世界是否就是这样的呢?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够确定世界的真实,因为真实与否只是我们依靠自己的智慧所给出的结论。不能够确认世界的真实与否,也就不能够确定认识的对与错,但是即使是再这样的前提下依然有着诸多的判断,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判断的合理性在哪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与其说我们是在认识世界,倒不如说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一个合乎我们的智慧所认识的世界。那如果是智慧创造了世界,那么毫无疑问,世界是虚幻的,而我们就生活再这样的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并且遵循着自我的智慧用它不断地对这个虚幻的世界加以充实。
智慧究竟是不是罪,这个问题如果要清楚明白的解决,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智慧所认知的世界到底能不能肯定它是真实的世界。确定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就可以确信智慧所带来的认知并非是欺骗,如果不是真实的,那么智慧就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将这个问题推到最后,所要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能不能够确实的认识到这个世界本来的面貌?无论是说可以还是不可以,依据都是建立在对于相反问题的论证上,但是即使这个论证是极其严谨的,又如何去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呢?论证过程
宗教学原理期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