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忆,更需要在把握立法精神
的基础上加强对刑法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刑法总论
主讲教师:朱炜
刑法概述
刑法论基本原则
效力范围
犯罪概念
积极要件(客体客观主体主观)
刑刑法总论犯罪论犯罪构成
消极要件(排除犯罪性行为)
法停止形态
犯罪形态共犯形态
学罪数形态
刑事刑罚论观念、种类、裁量、执行、消灭
体责任论
保安处分种类、宣告、执行、消灭
系
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
刑法分论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
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定义:刑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运用何种刑罚惩罚犯罪的法律。
狭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广义:泛指所有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除刑法典以外,还包括单行的刑事实体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关于刑事实体规范(包括两高的司法解释)
二、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刑法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有什么样性质的国家就有什么性质的刑法。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第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我国第一部刑法典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刑法典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共15章,共452个条文,罪名总数达413个。
第三节我国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一)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国刑法制定和修订的法律根据。
(二)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刑法制定和修订的实践根据。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条)
1、保卫国家安全,保护政权和社会制度;
2、保护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
3、保护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
4、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分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我国刑法的结构单位有:编、章、节、条、款、项、段。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就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l)从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如91#--101#
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无效力)
(2)从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从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如91#--101#
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无效力)
刑法总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