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基本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根据这一公式,可以演变出如下的推导公式:
公式一:实际物价(%)= ×100%
公式二:物价涨幅(%)=实际物价(%)-100%=×100%-100%
=×100%
公式三:货币购买力(%)= ×100%
公式四:货币贬值幅度(%)=100%-货币购买力(%)
【例】:假定某国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总数为400亿件,价格为150元,本年货币流通次数为2次,为了扩大生产、刺激经济发展,需要增加20%的货币供应量,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那么此时物价的上涨幅度和货币的贬值程度分别为( )
% 72% % 28% % % % 18%
根据题意和基本知识,首先要计算出该题中某国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应该利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这一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400×150/2×(1+20%)=36000(亿元),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根据经济常识的知识判断,“流通中的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 此时透露的信息有两个:第一,物价上涨了;第二,货币的购买力应该是降低了。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此时物价为:50000/36000×100%=%,物价的上涨幅度为:%-100%=%,%;此时货币的购买力为:36000亿元/50000亿元×100%=72%,即现在1元的购买力等于原来货币购买力72%,此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100%-72%=28%,故该题答案为B。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例1. 某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购买力降低 通货膨胀
2 纸币升值 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