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造岩矿物与岩石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岩土教研室
第一节造岩矿物
①结晶体:
②非结晶体:
一、矿物的概念、分类
1、概念:
目前,自然界已经发现的矿物约有3300多种,但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只有30几种。
2、造岩矿物:
构成岩石的矿物。
3、按外表形态分类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它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元素质点在矿物内部按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格子构造,有规则的、固定的几何外形。
矿物内部的元素质点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外表几何形态不固定、不规则。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体
食盐——正立方晶体
晶体结构
晶体形态
六方双锥晶体
a-石英 b-辉锑矿 c-角闪石 d-云母
e-长石 f-黄铁矿 g-石榴子石
常见矿物的晶体形态
a)正长石 b)斜长石 c)石英 d)角闪石;
e)辉石 f)橄榄石 g)方解石 h)白云母;
i)石膏 j)绿泥石 k)云母 l)黄铁矿;
m)石榴子石
晶体形态
①原生矿物:
②次生矿物:
③变质矿物:
4、按生成条件分类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2、矿物的力学性质:
由岩浆冷凝形成,多呈块状或粒状。
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形成,多呈片状或针状。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1) 颜色
2) 条痕
3) 光泽
4) 透明度
1) 硬度
2) 解理
3) 断口
1) 颜色:
1、矿物的光学性质
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是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比较固定。
(黄金、孔雀石)
是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物的本身性质无关;他色不固定,随杂质的不同而异。
(石英)
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
(方解石)
矿物粉末的颜色。
一般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刻画时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 条痕:
条痕只适用于深色矿物,对鉴定浅色矿物没有意义。
①自色:
②他色:
③假色:
①金属光泽:
②半金属光泽:
③非金属光泽:
3) 光泽:
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是矿物表面反射率的表现。
非金属光泽根据强弱程度又可分为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蜡状光泽和土状光泽。
4) 透明度:
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即光线透过矿物的程度。
:
(浅色矿物)
(深色矿物)
反射很强,类似于镀铬金属平滑表面的反光。
反射强,如同一般金属的反光。
绝大部分造岩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①透明的:
②半透明的:
③不透明的:
隔着矿物薄片可以清楚看到对面物体
隔着矿物薄片可以模糊看到对面物体
隔着矿物薄片看不到对面物体
金刚光泽
玻璃光泽
油脂光泽
丝绢光泽
珍珠光泽
蜡状光泽
土状光泽
非金属光泽
强→→→→→→弱
光泽
2、矿物的力学性质:
1) 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
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矿物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
注意
①摩氏硬度计只反映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并非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
②风化、裂隙、杂质等会影响矿物的硬度,故鉴别矿物的硬度时,应在其新鲜晶面或解理面上进行。
常见造岩矿物的硬度大部分在2~7之间;
在野外,可用指甲、小刀、玻璃片、钢刀等对矿物硬度进行粗略鉴别。
第1章造岩矿物与岩石(gai)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