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游学
家长对物理、化学题说不知道的时候,孩子就会知道,原来我们现在起早贪黑强迫自己所学的东西,都只是应试教育中应付考试的工具而已,考过之后也就忘光了。一旦当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还会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吗?而此时,父母的督促就更显得刺耳和聒噪,面对着那些“考试工具”,还怎样提得起学习的“兴趣胃口”呢?
一段时间不见,朋友的孩子有了变化。之前,刚刚上初中的他总是很叛逆,对学校、老师、作业、考试这些中国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事情都显得很不屑,老师也奈何他不得,成绩一落千丈,他却每天塞着耳机佯装无事,父母心急如焚却不知如何下手帮忙。但不想,一次短短的旅程,竟改变了这个孩子。
他参加了一个美国游学团。起初,父母并没指望这次游学旅程的短短五六天时间会让一个孩子变成爱因斯坦,只是想找个机会让他去开开心。谁知游学回来之后,孩子抛给家长一句让他们又惊又喜的话:“我不想再为你们或者为老师而学习了,我的目标就是加州伯克利,我要为我自己的理想而学习。”自此之后,父母从来没有督促过孩子的学习,却还要答应孩子的要求:“想带我出去要提前预约,我好安排我的时间,因为有很多书要看。”
几天的游学历程为何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激励呢?
“游学”的中心词是“学”,但游学旅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所见所闻对一个孩子内心所产生的触动。站在古老而优美的校园之中感受匆忙的脚步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去apple商店购物开始体验美国社会生活,坐在师兄的车里感受美国“汽车生活”的速度,在寄宿家庭中与人沟通、聊天、讲笑话,这一切都给孩子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原来我所学的英语是有用处的。
家长们的感受其实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孩子拿着物理、化学的复杂问题找到家长请教,可是家长看了半天却郁闷地说:“不好意思,我上学时学的物理、化学现在基本都忘光了。”在那个时刻,孩子就会知道,原来我们现在起早贪黑强迫自己所学的东西,都只是应试教育中应付考试的工具而已,考过之后也就忘光了。一旦当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还会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吗?而此时,父母的督促就更显得刺耳和聒噪,面对着那些“考试工具”,还怎样提得起学习的“兴趣胃口”呢?
但在游学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原来我所学的知识并非只是枯燥无聊的“考试工具”,它还可以为我通向另一个国度,打开一个相对陌生却又充满惊喜的世界,自己也可以像那些美国校园里的留学生一样享受存在丰富可能性的人生。这就是游学的最大作用,就像法兰西的浪漫始终是那个国家的最大亮点一样,“实现美国梦”也始终是无数海外留学生踏上那块土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尊重个性、机会平等、重实用性的美国教育体系也让很多中国老师眼中的“差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变成了令人艳羡的华尔街投行高级白领。很多游学回来的孩子都会问这样一句话: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和他们
为什么要游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