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沈阳地铁:从防空驶进民用.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沈阳地铁:从防空驶进民用
9月6日晚,世界杯预选赛国足与伊朗一战,沈阳地铁和公交、草坪一起,成了网友吐槽的对象。没有为散场球迷多做等待,地铁依然于22:00准时收工,“无情”的公共服务让沈阳成了这场比赛的输家,就连沈阳人老满都不满意,“关键时刻,怎么没派上用场啊!”
51年前,沈阳计划修建地铁也是为了应对关键时刻,那时的关键时刻是指战争爆发。一旦遭遇核攻击,这个“地下工程”可以掩护三四十万人。当然,前提是挖掘深度达到160米。这是个在现今技术发展程度下,仍难以完成的深度。当时只打了16个孔做地质勘探,便得出了结论,“距地表160米左右的底层基岩坚硬情况颇为良好,在这样的岩层中建设地下工程,施工容易,安全可靠。”因为施工容易,工程造价也就相对便宜。尽管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但在与北京、上海并肩成为国内首批建设地铁城市的梦想面前,沈阳的壮志雄心毫不逊色。
没想到,沈阳的地铁建设最为坎坷。自建国起至2005年11月18日沈阳地铁项目重新启动,开挖第一锹,这个当初备战之用的工程曾经历了数次筹建无果的多舛命运。倘若往前追溯至1940年代,日本殖民者早就有在沈阳建地铁的规划,可见这个城市除了有成为共和国长子的实力,还有着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机会。“沈阳当时是伪满洲国的陪都,日本人的这个超前规划没安好心,全是野心。”老满一语道破。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国家,1927年开通时,列车上就写着
“东洋唯一之地下铁道”炫耀。被誉为日本地铁之父的早川德次大学毕业后就跑到中国东北,在“南满铁道株式会社”里历练,但他最直接的受益则是在英国伦敦见识了世界首个地下铁的魅力。于是,日本建成了地铁,沈阳差点也开建。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更为实际的电车便成了沈阳交通发展的主攻。谁能想到数十年后,地铁会替代电车,为这个城市分担着日均几十万的客流呢?就连当年在沈阳担任市建委工程处第一任处长,参与地铁建设的孙鸿英也不曾有这样的设想,他心心念念的是地铁能够保卫沈阳城,能够恩泽子孙万代。
现在看来,地铁没有辜负孙鸿英的期待,甚至在拉动GDP,促进就业,增加商机方面发挥了作用。如果没有在服务全国各地球迷的关键时刻掉链子,地铁也是提升沈阳城市品位和?争力的实力担当。这不能怪到地铁头上,正如网友评论“有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现代化的领导,怎么会有现代化的城市?”
1965年,沈阳地铁筹建之初,主旨就不是奔向现代化,而是为了“逐步把沈阳建成一个打不散、炸不烂的军事要塞和战时生产基地”。所以,整个工程属于绝密。同期的北京地铁于1965年7月1日开建,1969年10月1日通车,但不对公众开放。直到1971年,人们凭单位介绍信,花一角钱买票后,才可以感受地下列车的奔驰。沈阳地铁却只在东山嘴子(赵家沟村)打了个斜井,便因“文化大革命”而暂时停工。“文革”期间再度开工,却又不明原因再度搁浅。“沈阳真正开始建地铁,应该从1974年算起,后来也是干干停停,原因很简单,没钱。”地铁迷老满说起沈阳地铁错过的光阴,很是遗憾。
当时最遗憾的,非孙鸿英莫属。
1974年,孙鸿英接到秘密启动沈阳地铁工程,并由他担任总指挥的命令后,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担子太重了,而后便陷入了要建一个打仗时是安全的地道,不打仗时是便利的交通轨道,得需要多少钱的困扰。要知道,2003年10月,沈阳市编制的《沈阳市快速轨道

沈阳地铁:从防空驶进民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10-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