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史上的讽刺漫画
廉政文化建设关乎反腐斗争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反腐、敬廉、颂廉、倡廉为主题的漫画,以其丰富的寓意、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给读者带来畅快淋漓的审美感受,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体味人生的理性思考空间,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天然载体。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讽刺漫画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特?e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和反腐力度的加大,讽刺漫画更是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革命战争年代讽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反动统治阶级
只要有不良的社会现象存在,就会有讽刺批评性题材的漫画出现。讽刺批评性题材的廉政漫画,在中国古已有之,但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还没有正式使用‘漫画’名称,而是把这一类画叫做‘讽刺画’‘寓意画’‘讽喻画’‘时画’‘谐画’‘笑画’或‘滑稽画’”。1925年,我国艺术家丰子恺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作品的启发,创作了《子恺漫画》,“漫画”一词自此取代“滑稽画”“讽刺画”等名称开始在中载:“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和散发大量单张时事新闻画和讽刺画的办法来进行反帝斗争。”
1903年12月15日创刊的《俄事警闻》上发表的《时局图》,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第一图”。该幅漫画将帝国主义侵略者喻为一群猛兽――北极熊(代表沙俄)、长发怪物(代表日本)、狮子(代表英国)、秃鹰(代表美国)、癞蛤蟆(代表法国),或扑向中国,或蹂躏中国大地,而腐败的清朝官员却毫不在意,依然饮酒作乐,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何等令人痛心疾首!《时局图》图中还题诗道:“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作者谢缵泰“绘画这幅漫画,目的在于唤醒中华民族,向人们敲起警钟:外国列强瓜分大清帝国的危险已逼在眼前”。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十分重视漫画的宣传工作,利用漫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滔天罪行,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例如有一幅《对内对外两种面目》新闻漫画,尖锐地讽刺了清朝统治者对国内民众和对外国侵略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此画构思构图奇巧有趣:画中描写一个人的面孔,既可以正着看,又可以倒过来看。正看是一副“笑容”,表示“对外”,即对帝国主义;倒看是一副“怒容”,表示“对内”,即对本国人民。这一“笑”一“怒”两种不同表情正好巧妙地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了解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读者一看就会明白,作品是在揭露清王朝反动的对内对外政策。在规模巨大的反帝爱国铁路风潮中,何剑士于
1911年在上海《民立画报》上发表了《盛来与端去》一画,描写清朝官员高举写着“借款盛来”的盘子,里面装着金钱;同样打扮的另一清朝政府官员则端着写有“铁路端去”的盘子,里面装着火车头。作品反映清政府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借款”,而“端去”送给帝国主义的则是中国的“铁路”主权,形象揭露了清朝统治者丧权卖国的外交政策。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漫画讽刺批评的对象主要是反动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揭露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统治与地主阶级的罪恶本质,揭露蒋介石的卖国罪行。例如,1926年广东省农民协会出版的《犁头周报》第12期上发表的《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就是一组连续3幅漫画作品:第一幅画工农被压在石头下,石头上坐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大地主”“土豪”“劣绅”;第二幅画工农起来反抗斗争,推翻骑在他们头上的这些压迫者和剥削者;第三幅画那些压迫者和剥削者被打翻在地,工农从此站起来。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连续漫画的形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帝国主义和各种封建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工农必将成为世界的主人。《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也是发表在江西省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画报》上的一幅漫画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农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画中描绘一个只穿有短裤的骨瘦如柴的贫苦农民,他的身上插进许多管子,管子的另一头分别被注明“地主”“贪官”“污吏”“劣绅”“土豪”“帝国主义”“军阀”的人吸着,他们不断地从农民身上吸血。画上说明文字写道:“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蒋介石拱手相送》揭露了卖国贼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不仅出卖东三省,而且在帝津也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的丑态。华君武创作的《榜样》,画中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吊死在木架上,而站在一旁把他作为“榜样”效法的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另一个光头身穿黑斗篷的人(显然是指蒋介石),指出日本侵略者如同墨索里尼一样,必定以失败而告终。华君武日后回忆说:“我在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过一些作品,《榜样》就是在报纸上发表的作品,画中那个穿着黑大氅、光头的人物就是蒋介石,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没有画出他
党风廉政建设史上的讽刺漫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