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钢铁“堡垒”
[编者按]最近国际军工界传出了一个重磅新闻:乌克兰的哈尔科夫马雷舍夫坦克厂因“三角债”引起的资金链断裂,已经申请了破产程序。果真如此,那将是“堡垒”坦克的绝唱。看来“欧猪四国”的金融危机有波及多国的扩大之势。哈尔科夫坦克厂是否会迎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堡垒”,坦克能否在企业破产传闻中渡过一劫?事态的发展还要靠多方面博弈的结果。
两个“堡垒”孰为真?
乌克兰,是一个发达的工农业国家。在原来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仅次于俄罗斯而稳坐“第二把交椅”。重工业基础雄厚,农业上更有“欧洲粮仓”的美称。在坦克工业上,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坦克厂更是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坦克厂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齐名,成为前苏联坦克工业的“三巨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哈尔科夫坦克厂的全部设备和技术人员,科研和生产实力雄厚。但是,独立后的乌克兰,新上台的政治精英们“对国防工业不感兴趣”,哈尔科夫坦克厂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幸好,工厂的科研人员没有放弃,先后研制出几种主要用于外贸的主战坦克,终于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堡垒”主战坦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令人感兴趣的是,名为“堡垒”的主战坦克,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在T-84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装上120毫米滑膛炮制成的T-84-120“堡垒”主战坦克;另一种是在T-84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装上125毫米滑膛炮制成的T-84“堡垒”主战坦克。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堡垒”主战坦克呢?答案是,两个都是。
原来,T-84-120“堡垒”坦克也好,T-84“堡垒”坦克也好,打的都是“外贸牌”,都是为出口而设计和制造的。根据1990年签订的《欧洲常规武器力量条约》和1992年签订的《塔什干会议公报》中的规定,乌克兰军队应拥有4080辆坦克、5050辆装甲车和4040门火炮。实际上,乌克兰军队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坦克和大炮。而如果更新老式装备,政府又拿不出更多的钱。无奈之下,只有走“卖军火”这一条路。
好在乌克兰有这方面的基础,坦克工业又是它的“强项”。于是,乌克兰制造的主战坦克,频频在历届阿布扎比防务展和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高调亮相,又是高速飙车,又是“飞身过障碍”
(被们调侃为“疯狂的伊万”),力图用质优而价廉的产品打开国际军火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1996年夏天,。合同中规定,乌克兰方面要在4年内向巴方提供320辆T-80UD主战坦克及其备件,同时提供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技术保障。这笔大宗的军火交易,无疑给困境中的乌克兰军事工业注入了一支“给力”的强心剂。
尝到甜头之后,乌克兰方面努力研制出更好的改进型主战坦克,力图在竞争激烈的之地。“堡垒”主战坦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为了迎合北约国家的需求,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设计出装120毫米滑膛炮的主战坦克,这就是T-84-120“堡垒”主战坦克的由来。不过,这种坦克似乎是“叫好不叫座”,大多数北约各国还是选择了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于是,乌克兰方面又拿出了更价廉的T-84“堡垒”主战坦克。这一回终于开了张。据《基辅邮报》2011年4月8日的报道,“堡垒”主战坦克。参与竞标的有:韩国的K1坦克、俄罗斯的
T-90坦克和德国的“豹”2坦克等。乌克兰的“堡垒”坦克能战胜众多的明星坦克,实属不易。“质优而价廉”,战斗全重较轻,无疑是乌克兰“堡垒”主战坦克最终胜出的重要原因。不难看出,拿上面的价格来计算,一辆“堡垒”主战坦克才115万美元,真正算得上是“物美价廉”。
命名有讲究
为什么两种外贸坦克均以“堡垒”来命名?这里面还真有点名堂。
按说,乌克兰的坦克也属于“T系列坦克”,一般以“T”字加上列装的大致年份来命名,如T-64坦克、T-84坦克等,并没有特意、另外的命名。而到了外贸坦克时,为了有别于本国装备的主战坦克,也为了给买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给它起个好听而形象的名字,自然会增色不少。
之所以把“自家的孩子”取名为“堡垒”,还是动了不少脑筋的。堡垒,俄文名为OTUHUIT,英文拼写为Oplot,为俄文的音译。堡垒,给人以“坚不可摧”的第一印象。同时,堡垒又是国际象棋里的“车”。玩过国际象棋的读者朋友会知道,立体棋子的国际象棋里的“车”就是一个“堡垒”。“车”,威力强大,能直走和横?走,其子力仅次干“皇后”。又是“堡垒”,又能横冲直撞,恰恰是坦克最恰当的写照。当然,这种分析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不一定对头,仅供参考。
同样为了迎合买主的,还有“同宗”的T-84-120“雅塔甘”主战坦克。该坦克于2000年研
新世纪的钢铁“堡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