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讲座
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意义
据有关部门统计,涉及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20%左右。一些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而致残或丧失性命,给很多家庭带来极大的悲痛。究其原因,中小学生缺乏交通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统计
根据统计,,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0余万起,造成59997人死亡、224327人受伤。其中有709名小学生和615名中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首先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对此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心能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进步。只有提高了认识,才会有自觉行动,只有指导思想明确了,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计划才能落到实处。
其次,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与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签订相关责任书,保证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学校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制度,并将安全教育列入年度教学计划,按学期作出具体安排,让安全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安全教育成效,可以列入学校年终考核内容。另外,对于上级有关伤亡事故通报和要求加强安全教育的文件,要在教职工范围内及时宣读,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再次,学校可以编写交通安全教学材料,确定安全教育课时,根据当地环境和季节特点,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展览,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影片,定期请交警或有关专家到校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
中小学生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某中学15岁学生陈杰,无证驾驶一部两轮摩托车搭乘三个伙伴,结果在路上与同向行走的陈某尾随相撞,造成陈某被撞死,驾车人陈杰也死亡的惨剧,而搭乘摩托车的三个伙伴也受重伤。这一起事故造成两死三伤。
(一)从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分析
1、活泼好动,自控力差。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公路和街道时,或互相追逐戏嬉或在马路上捉迷藏、行走路线变化无常,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任意穿行,极具突然性,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
2、交通行为活动频繁。中小学生交通活动的路线虽不复杂,但是每日需数趟往返通行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街道和公路。另外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还经常上路嬉耍,是参与交通活动比较频繁的群体。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