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匠心》“故事化”叙事策略探究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 故事化叙事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出来,故事化叙事是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一种不断发展的叙事手段,在创作中广泛运用的叙事策略。纪录片《匠心》很好地运用了故事化叙事的策略,作品在纪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影视剧的矛盾冲突点、细节、交叉平行叙事等手法,使得这样一部主旋律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本文对故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力图为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 故事化;叙事策略
引言:故事化是1969年苏联形式主义作家托多罗夫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发现或描写结构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一般从叙事焦点、矛盾冲突、格式化效果、细节描述等方面来分析这个节目的故事化。?纪录片《匠心》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叙事策略。
一、关于纪录片《匠心》综述
纪录片《匠心》以镜头的方式将叶老先生制作黑陶的过程记录下来,包括:拉胚、修胚、晾晒、烧制和打磨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计算,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而这些步骤,叶老先生坚守了
60几年曾说过:今天这个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能够不忘初心,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持之以恒,将自己的所有融入到自己的所做的产品当中去,而叶老爷子就是这种工匠的代表,他的匠心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匠心》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主旋律电视专题系列片,除了题材本身具有时代感、意义重大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运用了故事化叙事策略,使作品凸显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细节的运用凸显人物个性
?细节就是细小而耐人寻味的情节,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细微的动作、神情,也可以是人物的语言,甚至是人物的一种微妙的心理。细节是纪录片中最小的表现元素,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故事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一些主旋律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往往是一种“高大全”的模式,人物缺乏个性,故事缺乏感染力。而《匠心》充分运用“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的叙事策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纪录片匠心的细节包括:聚焦于老人制作黑陶的全过程,运用特写镜头将老人对黑陶的专注与娴熟程度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通过多重细节的刻画使老人的形象饱满最大化。
三、矛盾冲突是故事化叙事的关键因素
《匠心》的矛盾冲突是黑陶手工艺制作周期长且作品少与现代快速的工业生产模式相冲突,老人传承黑陶技艺与年轻人不想继承相冲突。通过矛盾冲突给观众提出了故事发展的悬念。老人的黑陶制作工艺还会传承下去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被强调的调动起来了。
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真实地还原事实,其二是使事实变得更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在纪录片的情节化叙事中,要使事实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悬念的营造是一种十分重要和极富表现力的创作手法。悬念是指受众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未来发展、存在状况的一种期待、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激发,就可以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悬念的营造实质上就是激发受众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匠心》拍摄中,家住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冷家村的叶广德老先生,是叶氏
纪录片《匠心》“故事化”叙事策略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