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简简单单教语文”的一些思考 .doc对“简简单单教语文”的一些思考
[对“简简单单教语文”的一些思考] 摘自:《上杭教师研修网》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各种教改的理念众说纷纭,在时时左右摇曳着我们的认识,有时甚至使我们摸不着方向,无所适从,对“简简单单教语文”的一些思考。目前盛行的那种“完美式教学”,那种热热闹闹、浓妆艳抹,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堂,让人心动却难以行动。
语文,到底该怎么教?许多一线教师为此感到困惑不已。
可喜的是,语文教育专家崔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回答: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崔峦的观点振聋发聩,它犹如灯塔,指明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可以肯定,没有人反对“简简单单教语文”。能简单,谁愿意麻烦?于是,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成了近阶段各类语文教学杂志研究探讨,各级名师专家作讲座反复传唱的“同一首歌”。
可是,怎样去“简简单单教语文”,才能达到“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目的?这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简单单教语文,得深入钻研文本
“简简单单教语文”的观点一提出,有些老师便如释重负:“这下语文课简单了,就是读读写写讲讲。”好像上语文课不用深入钻研文本,不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了。其实,我们不能片面理解崔峦所说的“简简单单”。把课讲简单些,应该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文章。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要科学、贴切,要彻底解决一两个有用的、实际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语文课,就是读读写写讲讲。”这话没说错,但读不是重复的读,写不是机械的写,讲不是乏味的讲。“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练功纯始自然。”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而严格的训练,但语文教学更需要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练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人把教师水平分成四个层次:1、深入浅出:能够把难题讲易、把易题讲趣。2、深入深出:没有完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层次差异,缺少针对性。3、浅入浅出:讲出来的东西平平淡淡,没有味道。4、浅入深出:讲出来的东西经常用谁都听不懂的语言去讲那些谁都明白的道理。
把语文课上得“深入浅出”应该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文本。
一篇课文所透露的信息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元的;不是单向的,如木桩,而是多维的,如一棵树,有主杆,还有更多的丫枝。木桩有什么好看的,看一棵树,欣赏其粗壮挺拔,那是她的精神所在,更得欣赏其枝繁叶茂,那是她的生命所在。
所以,教师在研读课文之前,不要先去看教参之类的东西,不要囿于那所谓的有权威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目标。应该自己去读课文,读出你自己原生态的理解,读出你有别于教参的观点,读到深时趣自来,何愁无法教课文。如果对课文了然于心,再去看教参,我想你可能会说:“此仅供参考而已。”
新课程提倡多元解读,提倡超文本阅读,如何将这种理念落实在课堂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做到了有别于教参的多元,和超文本的思考。如果教师自己不读课文,一味地依赖于教参,唯教参是教,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他就充当了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长此以往,他的阅读水平,教学能力将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二、简单单教语
对“简简单单教语文”的一些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